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地方治理與國家競爭力

地方治理與國家競爭力

       今天是民進黨智庫地方自治小組第一次會議,我是這個小組的召集人,組員有翁金珠丶彭百顯及六位學者包含陳立剛、張正修、陳朝建丶蔡茂寅、陳耀祥、陳慈陽等六位教授。
       今天主要是討論本小組未來討論的各項主題,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討論,初步將討論八項主題:
1、如何落實地方自治?中央與地方權限責任如何合理而有效能的劃分?
     雖然五都升格直轄市的配套計劃,[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及[統籌性分配稅款及一般性補助款]及[公共債務法]為地方急迫性議題,但五都就有都會型直轄市及鄉村型直轄市,立場各有不同;而一般縣市與直轄市立場又不同,政治角力成份大於理性探討的可能。而且中央與地方之合理地權限劃分未明確探討前,即踏入財政收支劃分法實非合理!所以先探討如何落實地方自治的合理的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劃分?以及有效能的中央與地方的權限劃分!
2、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法。
3、公共債務法。
4丶一般縣市與直轄市的權限丶財源丶地位如何更平等?
5、地方政府組織及地方選舉制度:
      地方選舉買票及黑金綁椿是台灣地方政治無法擺脫的夢魘,以致社會精英很少有人願意投入地方選舉;而當選的人為求連任幾乎把大部份時間投入基層婚喪喜慶跑攤上及個案服務上,而顯少力氣再關心地方公共事務及地方發展政策。而攸關地方競爭力提升的政策,顯少成為地方主動推動關注的焦點。
      如何徹底斷絕黑金買票控制地方政治?如何鼓勵社會各界精英能夠參與地方政治丶地方公共事務、推動提升地方競爭力的政策呢?我認為歐洲各國在地方選舉所採取的政黨比例選舉制度值得台灣學習,因為各政黨推薦的名單中,選民投政黨票,且依各政黨得票率分配議員席次。此一制度應徹底杜絕買票黑金問題,而且鼓勵各界精英參加地方公共事務。
6、地方分權及更多的人民參與制度:
      是否參考美國地方政府分權的制度?美國地方政府的組織,有一些跟台灣不同者,例如地方教育是由市民直選數名教育委員,組成教育委員會,再由委員會聘請教育執行長及校長,並訂定教育政策及執行相關預算。國民教育是地方政府重要職權,但一般地方民選首長通常沒有力氣去管理監督幾百所學校,是否要考慮美國地方政府的選舉教育委員的制度。
      此外美國地方政府的"警長、檢察長、法官、主計長(Controllor)"一般也都是地方公民直接民選,而非由政府指派,這也是地方分權及給予人民更多參與權,也培養人民關心公共事務的能力!
7、地方經濟與區域發展:(沒落地區[鄉鎮市]的振興方案)
8丶直轄市(五都)區的定位與職能?區是否應選舉?
9丶是否定期召開"行政院與地方首長會議"?並由行政院長率內閣親自主持!例如2個月召集一次?
      行政院院會目前祇有五都市長受邀參加,其餘縣市長未能獲參加,下情不易上達,尤其中央許多不合時宜的法規與政策,常常是國家競爭力的阻礙,所以行政院應定期召開"行政院與地方首長會議"。

     本小組下次開會時間10月17日(三)上午9:30
     下次討論主題:[中央與地方之權限責任如何劃分?----如何落實地方自治?]
     報告人:陳朝建教授。

     一般認為地方自治這個小組可能都是一些老掉牙的議題,沒有什麼"梗"!但我個人卻認為台灣的民主政治已陷入制度的瓶頸,要如何突破瓶頸深化民主?深化民主才能以民主來捍衛台灣,而要深化民主,不祇是:1、中央要推動國會選制朝向票票等值的[德國式的以政黨比例為核心的兩票制],2、在地方選舉也要推動杜絕黑金的"政黨比例代表制"。更要落實地方自治,徹底解決直轄市與一般縣市在制度上不合理的落差,而且更要將"地方治理與國家競爭力"的議題緊緊相扣,一切政治都是要落實在地方。我們這個地方自治小組,也許真能為台灣的民主開啟一扇希望之光!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台灣「人」「財」兩失大探索 引自:啟富達國際研究團隊


主旨: 台灣「人」「財」兩失大探索
  台灣「人」「財」兩失大探索
 
您可以不在乎,但您必須知道!  【啟富達國際研究團隊】
一、台灣經濟奇蹟的美譽早已不在
曾幾何時,「台灣的經濟奇蹟」是所有台灣人共同的驕傲與回憶,更在國際間留下一段美麗的佳話,如今此一光榮歲月已不復見,甚至已陷入「人」「財」兩失的泥淖中而不自知。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於今年 45 在新加坡大學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中指出,台灣正苦於無法留住人才之際,竟然又阻止外來人才加入,又遭逢國民平均收入下降的情況,新加坡須引以為鑑,避免重演「台灣故事」。此一事件經由媒體大篇幅的渲染報導,台灣的故事已成為國際間的負面教材。 
觀察台灣近年來出現的一些社會現象,包括「流浪教師」、「流浪教授」、「高學歷高失業率」等現象,都是台灣人才失衡的證據。除此之外,即使上班族維持著一份穩定的工作,為自己投保勞工保險,但未來仍將可能面臨退休後無法領到勞保退休金的窘境,因為勞委會日前於行政院的會報中,都明確指出勞保基金將在民國120年會破產。這不禁讓人好奇詢問,台灣的社會到底怎麼了?啟富達國際將為民眾深入探究這些現象背後的緣由,並引領民眾如何在亂世中尋找自己的一盞明燈。
二、台灣人才大失衡
大學過度開放,學歷大幅貶值
台灣社會受到傳統思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影響,使得現代多數的學生、家長都盲目的在追求學歷,並認為只要憑著一張學位文憑,出社會後就能坐領高薪、順利升遷,而台灣的政府官員也順應這股潮流,大開大學之門,並將技術學院改制成大學,台灣的大學數目從10年前的61所,暴增近1倍至116所(見圖一)。
依據內政部主計處最新統計(見圖二),截至100年度為止,台灣的大學生人數已超過419萬人,而具有博、碩士學歷人數也正式突破100萬人來到101.4萬人,這些現象都是大學過度開放累積的結果,因為大學生在10年內暴增1倍,碩博士人數在10年內暴增3倍。而大學生暴增的結果就是,具有大學以上學歷的學生占我國1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也迅速竄升,從10年前的13%上升至26%,這意謂著,15歲以上的人口中,每4個人當中就有1人是大學生(見圖三)。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台灣雖還是開發中的國家,但25~64歲人口中受高等教育比重,卻是名列世界的前茅(見圖四)。諸多證據顯示,台灣高等教育已達氾濫的程度,過去甚至上演出18分的成績就能上大學的亂象,引起社會的譁然。


高學歷高失業已成為社會常態
正當政府官員在為自己讚許,高等教育普及化成功之際,卻不知此已嚴重傷害高等教育之價值與形象,更造成社會的亂象,這都源自於高等教育過度普及的結果。從失業率統計來看(見圖五),20126月的全國失業率為4.21%,其中大學生的失業率卻高達5.87%,居所有教育程度之冠,即使擁有研究所學歷,其失業率仍高於專科程度之失業率。這樣的數據結果似乎令人非常痛心且徬徨。大學生苦讀4年,畢業後面對的就業環境卻是最惡劣的。這不禁讓大學生、家長反問自己,有需要花這麼多的時間與金錢在追求大學文憑嗎?甚至,即使取得大學文憑,所領到的薪資卻是逐漸在下滑,不如13年前的薪資水平(見圖六)。


三、台灣財政大失衡
時下的年輕學子,現在除了要面臨就業環境的險惡外,甚至辛苦工作2030載後,年老想要靠勞保退休金安享晚年時,竟有可能面臨領不到退休金的風險,因為國家財政逐漸在惡化,退休金面臨破產的巨大風險,此一問題攸關民眾將來的權益,你我怎能不知呢!
國家財政逐漸惡化
長年以來,中央政府的實質收入不足以支應政府支出,均須仰賴發行公債及賒借作為支應各項支出。以100年度來看,去年政府收入16713億,但支出達17344億,年度負債達631億,若再加上特別預算支出,今年度將再舉債2290億。目前中央政府1年期以上未償還債務已達46365億,佔行政院主計處公佈前3GNP平均之比例達34.88%(見圖七)。
然而,若再將未滿1年期債務,累積長短期債務總額為49155億,佔前3年度GNP平均之比重達36.97%,更將逼近我國公共債務法規定舉債上限的40%。因此,政府將來再舉債的空間已有限,甚至未來必須進行債務減赤的動作,政府可運用的經費將會越來越少,一旦國家出現重大災難,也難有額外的經費去支應。
勞保基金面臨破產的命運
勞保退休金本是本國勞工晚年最後的保障,國內有高達900萬的勞工權益繫乎於此,但現在的勞工朋友們,可能要有危機意識了,因為勞委會日前在行政院的會報中指出,依照目前的進度,勞保基金在民國109年入不敷出,民國120年正式破產,往後債務逐步累積(見圖八)。因此,唯一較不受到勞保基金破產波及是目前已經退休的人,因為他們尚能領取19年的勞保年金,而50歲的勞工尚能領取10年勞保年金,至於現在不到35歲的年輕一代,可能一毛錢也領不到。勞保基金最終會走向破產之路主要來自於勞保退休金制度的缺失與勞保基金投資的失利。


1.制度的缺失,注定勞保基金會破產
勞保最終會走入破產的命運已非新鮮事,甚至在成立之初時,此問題就已注定會發生了,整個制度可以用「付的太少,給的太多」來形容,主要的問題包括有:(1)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過高,目前台灣的所得替代率為70%,普遍高於各國。(2)退休年資給付過度寬鬆,現行勞保退休金給付以最佳60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作為計算的基礎,遠比其他各國計算的標準還要優渥。(3)退休年齡門檻低,台灣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且年資滿15年,即可提領全額退休年金,亦優於其他各國(見表一)。
正當全球世界在努力挽救歐債問題的同時,同時也譴責歐債問題是來自於歐豬五國過度的消費與貪婪所致。以目前台灣的財政情況與勞保退休金制度來看,早有步入歐豬五國後塵的疑慮,台灣政府當局應要有徹底改革的決心,不能為了選票而順應民意,否則最後會讓台灣陷入不可挽救的深淵。
2.投資的失利,加速勞保基金走向破產之路
事實上,勞保基金的財務狀況恐比這個情形還要嚴重,因為上述情況是假設勞保基金每年有3%的報酬。但根據審計部審查中央政府總決算報告指出(見表二),截至100年度為止,四大基金合計23千億,但去年即虧損898億,其中勞保基金損失124億、新制勞退基金損失264億、舊制勞退基金損失190億、退撫基金損失284億、國民年金保險基金損失36億。



甚至檢視四大基金過去5年、10年的平均績效(見圖九),表現最佳的勞退基金,其獲利分別也只有1.69%3.03%,遠不如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分別為3.4%5.4%。因此,審計部也進一步指出,政府未來恐須要為四大基金支付8兆餘元的費用。這些證據再度顯示,現代的年輕人恐難從勞保基金獲得退休的保障。



四、自身能力要不斷提升,才是人生最大的保障
台灣過去光榮的歲月,讓人們容易留戀過去,觀念想法也容易維持在舊有的模式,只要認真讀書取得一個大學學歷的文憑,就是未來人生最大的保障,甚至能取得碩博士學歷,更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此外,民眾在辛苦工作大半輩子後,晚年可以領取一份勞保退休金,也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但這些過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可能都存在了很大的變數,大學生滿街跑、大學生薪資不如13年前,甚至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將來要退休時,可能一毛退休金都領不到。
面對社會已演變至如此的競爭與險惡,我們只能更加的努力,我們無法扭轉世局,只能學習如何在這個世代下好好生存。啟富達國際總經理趙靜芬時時提醒自己與勉勵週遭的人,「自身能力要不斷提升,才是人生最大的保障」,尤其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財知識,才能為自己的生活提供一個最安全的避風港,就如同大家耳熟能詳的箴言「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