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稱怎麼來的,維基百科是這樣的解釋的:
「來自於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 (Taioan/Taivoan/Tayouan),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荷蘭人來臺時便以此稱呼臺灣,並隨漢人以音譯轉寫為漢字「大員」、「大苑」、「臺員」、「大灣」或「臺窩灣」等名稱,最後在清治時期演變成以北京官話發音的「臺灣」留名直到現在。」
這種說法似乎是現在的主流說法,尤其是來自西拉雅平埔族「台窩灣社」的説法,非常符合目前由原住民根源去尋找臺灣主體性建構的意識!
但這種主流的説法是否正確呢?
其實將Tayouan翻譯為音譯的「台窩灣」漢字,是源自日本研究荷蘭據台早期歷史的研究者,他們從古荷蘭文的文獻中「Tayouan」的音,以漢字音譯為「台窩灣」。日本研究者因不熟悉台語,所以推測台窩灣是平埔族社群。
但究竟有沒有「台窩灣」社呢?
事實上根據眾多歷史文獻,荷蘭據台之初,在大員島上(過去的一鯤鯓,目前安平古堡附近)並無所謂的「台窩灣社」的平埔族群。當時新港社平埔族群最近的是在內海東側的赤崁社。所以「台窩灣社」平埔族群的説法,台灣史學界其實應該有更正維基百科的必要。
如上所述Tayouan是日本腔音譯為「台窩灣」。但Tayouan的真正的內涵是什麼呢?
其實Tayouan是荷蘭人將「大員」(台語發音)以羅馬拼音拼為Tayouan,而日本學者再從Tayouan以日式羅馬拚音音譯成為日式漢音的「台窩灣」,事實上Tayouan就是指「大員」(台語發音)的羅馬拼音。
其實日本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的學者,犯了類似的錯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古荷蘭文「Junk」翻譯成「戎克」船,讓大家一直在想像「戎克船」長成什麼樣,又為什麼叫做「戎克船」?但經過學者多方考究,所謂的「Junk」其實是台語「船」(台語發音)的羅馬併音。所以不懂得台語的日本學者,跟忘了「台語」的台灣早期歷史研究者,就這樣創造了「戎克船」這種創新的名詞。
至於「大員」(臺語發音)的由來,則:
1、早在1602年陳第的「東蕃記」,就已經記載「大員」的地名,當時所指的範圍是指「那個大海灣的港口一帶」,亦即現今的安平地帶。所以大員的稱呼早已是漢人的稱呼。
1、早在1602年陳第的「東蕃記」,就已經記載「大員」的地名,當時所指的範圍是指「那個大海灣的港口一帶」,亦即現今的安平地帶。所以大員的稱呼早已是漢人的稱呼。
2、大員是台語發音,荷蘭人來到中國是先到澳門被葡萄牙人趕走,而後到福建,後來到澎湖馬公,然後又被趕到大員。從荷蘭人的軌跡來看,他們先遇到漢人商人,所以大員之名必然是荷蘭人從漢人商人得到的地名。所以是漢人商人的習慣通稱。3、大員名稱則可能是福建漢人商人對台語「大海灣」(指約三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台江內海)習慣化的簡稱為「大灣」「大員」。
所以「大員」其實是來自福建舊泉州地區的漢人海商及漁民稱呼臺灣之最早的漢語及漢字;並演化自「大海灣」乙詞。後來從「大員」逐漸為同音的「台灣」所取代。
以上見解跟維基百科詞條之觀點不同,供大家參考!
[圖片來源:WikiPedia]
【專文】重建熱蘭遮城--打造台灣歷史文化首都
http://www.peoplenews.tw/…/f419bcd5-87d4-45c6-bb3d-60b5dd3e…
http://www.peoplenews.tw/…/f419bcd5-87d4-45c6-bb3d-60b5dd3e…
重建熱蘭遮城,再現大台南歷史風華
http://www.ade0720.tw/2013/09/blog-post_3.html
http://www.ade0720.tw/2013/09/blog-post_3.html
我有一種想法。台灣是從安平的舊地名 "大員"演變而來。台語 "大員" Dai Guan 有可能是西拉雅 Ta Voan 。Ta 是西拉雅的地方標誌詞,相當是英文的 the 。 Voan 的意思是 海。在荷編的西拉雅馬太福音中,海 寫成 voaung。所以,安平的西拉雅稱呼就是 Ta Voan,就是 The Sea、 "大海" 的意思。
回覆刪除所以,古代,當台南還是個島嶼的時候,環繞著台南島周遭的 "大灣海峽" 有好幾個名叫 "大灣" 的地方: 永康的大灣、新市有大灣、學甲有大灣。這些應該都是 "海" 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