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天橋、迴廊、空中花園—立體交織的華江社區】

日前(4/29)下午在艋舺地方文史工作者「台北水窗口」高傳棋老師帶領下,走進華江整建住宅的環型天橋社區,才驚覺它的別有洞天。
※ 特別好走的天橋樓梯:
首先高老師介紹我們這裡的天橋特別好走,爬起來特別輕鬆。他告訴我們天橋的設計除了樓板寛度丶間距合乎人體工學外,關鍵在於每一個階梯不是90度,而是略為外傾的87度,所以走起來特別輕鬆。

※ 1970年代六大知名建築師操刀:
華江整建住宅(華江社區)位在萬華區西側,西邊就緊鄰淡水河,這也曾經是艋舺的第一碼頭,但因河道淤積變遷港口功能消失,復因防汛之需築堤,而成為堤防邊垃圾堆積雜亂之處。1967年台北升格直轄市市長高玉樹於1970年任內,參考新加坡國民住宅的經驗,將這一塊雜亂之地以區段徵收都市更新的理念,開發成現今所看見的華江整建住宅。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這個計劃是由當年六大知名建築大師沈祖海、陳其寬、黃寶瑜、高而潘、虞曰鎮和郭炳才等人所設計,的確是一件難得的美事!

※ 14棟由天橋連結社區,台灣最大棟: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華江社區是由14棟的連棟建築,並以天橋予以連結的社區,所以雖然被環河南路、和平西路交會切割成四個區塊,但卻透過天橋卻可以串連成一個完整的社區。天橋串連起社區獨特的交流情誼,恐怕是台灣最具有特色的社區。同年代起建的中華商場是8棟天橋連結,曾經是台北最熱鬧的商圈,但如今因鐵路地下化已經拆除消失不見了。
華江社區可以號稱天橋連結的「台灣最大棟」。高老師說它在全盛時期,可以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完整社區。包括社區的地標8樓高超大的「飛碟」造型共用水塔,跳脫傳統建築每一棟頂樓都有一座水塔的形式,讓環境更加美觀。
社區還有三樓的屋頂空中花園、自己的污水處理場、衛生下水道、幼稚園、加油站、地下室的市場甚至派出所,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都算是思考周密、有整體社區功能思維、非常前衛的社區建築。
歷經近50年歲月的考驗,我們驚覺它的都市更新的理念竟遠比目前臺北市都市更新的理念更進步。歷經近五十年,華江整宅仍然有一些小違規,但基本上仍然完好如初。雖然建築外觀上也許不夠新穎,但卻比許多現代建築還持久,外牆磁磚、地板、樑柱等等沒有剝落毀損。

※ 50%的公設比、連通的二樓騎樓:
高老師說華江社區公設比是百分之50,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進步,現在許多社區都做不到這樣。
一般騎樓只會在一樓,這裡卻提高到二樓。小朋友可以在二樓騎樓奔跑騎單車,不用擔心巷道裡奔出機、汽車。這創新形式也讓社區的採光充足,通風也更良好。騎樓的光影變化也更魔幻多樣貌,也吸引很多外拍族、廣告、電影、電視。音樂錄影帶來這取景。

※ 主動脈、靜脈血管的樓梯設計,神祕空中花園:
整建住宅有八種樓梯,120座,就像主動脈丶靜脈血管,迷宮般的密布,高老師還提醒千萬要跟上,否則就會迷路。
挑高的一樓設計,是讓一樓可以開店營業,樓中樓般可以當做住家。穿上騎樓相連的二樓後,還有密徑般小樓梯,通往三樓像是神祕的空中花園。當時的巧思是讓每家住戶留有和鄰居互動打交道的空間設計。
柯P市府原來打算拆除華江社區的天橋,後來經過高老師及社區民眾抗爭後,計劃似乎已經停止。幸好停止,否則就是一個災難。

※ 華江社區,值得台北都更學習:
華江社區整建是一個被遺忘的台北市50年前都市更新的案例,而且是台灣上一代六大建築名家合力的大作,他們的設計理念迄今仍然歷久彌新。而當時的建築品質迄今仍然值得肯定。我們的確要向高玉樹前市長及六大建築師致上敬意。
這是台灣戰後難得的好作品,值得建築、社區規劃、都市計劃者重視其規劃理念,並成為傳承學習的範例。作為台北市長參選人,我認為台北市目前的都更,從日本的法制來看,其實是不夠格稱為都更,其實祇能算是集合住宅的整建而已。而目前的華江社區的社區機能、公共空間的友善都遠比目前的都更好太多了。我們認為台北市的都市更新至少應該華江社區的規劃理念。

【台北的入口-文風薈萃的大龍峒】

4/27下午,煥智走訪大龍峒,由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老師導覽哈密街一帶。

1、孔廟:
第一站來到位於大龍街(舊稱蘭州街)與庫倫街口的孔廟開始,我沿著 「萬仞宮牆」照牆左側走,從大龍街側門黌門進入,迎面而來是初生青梅,顯得特別翠綠。屬於泉州建築風格的臺北孔子廟,又稱大龍峒孔廟,由鹿港辜家、陳悅記家族獻地,占地將近四千坪,由王益順總工程師規劃設計,建築屬於泉州風格。自1925年(日治)開始規劃,替代臺北府文廟,1927年動工,1939年竣工。目前台北市孔廟為市定古蹟。每年國曆9月28日教師節,政府官員會派代表祭祀,並仿效明朝制度跳八佾舞。

2、四十四坎:
接著煥智來到大龍峒保安宮,踏查這天適逢保生文化祭,保安宮廟門對街正搭建戲台演出,好不熱鬧。 坐北朝南的保安宮,主要祭祀保生大帝,是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保安宮原為一小型木造廟宇,19世紀初,由四十四坎所在商人集資擴建為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並揉合為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哈密街往重慶北路方向是過去重要的四十四坎商家所在,因道路擴寛拆除改建,目前僅存「 四十四坎舊址」石碑遺址。

3、保安宮:
保安宮正殿為重檐歇山屋頂,四周環以方柱與八角柱相間的檐廊,正面安蟠龍柱兩對。祭祀保生大帝的神龕兩頭,分別掛有陳維英所提楹聯一對,殿外側背三面彩繪巨幅壁畫,是畫師潘麗水作品。後殿中奉神農大帝,左右兩側附祀至聖先師孔子與關聖帝君。後殿之後附設圖書館設閱覽室,並設有凌宵寶殿、大雄寶殿,供奉道家三清與佛家三寶佛。每年保生大帝聖誕,廟方會將佾舞溶入祭典,但與祭孔佾舞等級不同。

因保安宮多為木造雕樑,落成後經歷五次重修。其中,以1917年整修規模最大,由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師傅對陣興修,造成現今前殿左右兩邊風格迥異的簷椽雕刻,為台灣少見現存的對場作寺廟。日治時期與1950~60年間,分別被台灣總督府與國民政府充作學校與軍眷眷村,廟宇增建許多累贅建物。保安宮1985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為市定古蹟),1995年該宮以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於2003年得到UNESCO(聯合國敎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這是迄今台灣惟一得到UNESCO此一殊榮,非常難得。

4、大龍峒金獅團:
哈密街往西走到底是和安宮,主祀福德正神。全國知名的「大龍峒金獅團」正位於和安宮旁,是台灣最早成立的獅團,大龍峒金獅團成立至今已兩百多年,為現今台北地區少數保有獅藝及武藝傳承的獅團之一,由人稱「二哥」的李世澤團長領團。造訪這天,他正忙於準備4月29日保安宮保生大帝的遶境。

5、大龍峒歷史沿革:
大龍峒分為大龍峒街(今哈密街)與陳悅記祖宅兩個空間街區,大龍峒街包括大龍峒保安宮、四十四坎(頂街)與下街。邱翊老師解釋,大龍峒舊稱「大浪泵」,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合股立「陳賴章」(取三人之姓名)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艋舺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四十四坎則是1802年由泉州同安人王元記、王智記、陳蘭記、陳陞記、高明德、鄭西源等六戶,在此開設44間瓦店,形成俗稱四十四坎街。

6、大浪泵社芳蹤何在?
離開和安宮往北走,一條舖設地磚的巷子,邱老師說這𥚃以北以前是番仔厝是平埔族大浪泵社最後的居住區,高速公路下面以前是番仔溝,是連接基隆河與淡水河的支流,但建高速公路時被填掉了,目前大浪泵平埔族人都已經散逸了!

7、陳維英與樹人書院:
位於哈密街底旁的迪化街二段364巷,巷內有座文昌祠(樹人書院),原是清朝時期,大龍峒人在保安宮內供奉文昌帝君;後在舉人陳維英計劃下於保安宮內再成立「樹人書院」廣為傳播知識,大幅提昇地方的文化層次,堪稱大龍峒文化教育的先驅,培育無數人才。

8、老師府丶陳悅記:
一路上陳維英奉獻敎育的事跡一再出現,讓人對這一位前輩不禁景仰!離開樹人書院,我們就去尋找北台灣這一位敎育家的芳蹤,終於來到位於附近延平北路上的陳悅記古厝「老師府」,巧遇陳家後代也是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他也是文化部所認定的掌中劇團人間國寶。他正與新西園團主許正宗、聲五洲的團主王英峻及幾位年輕的團員正在演練掌中劇,準備5/3在保安宮文化祭演出。很高興在老師府與掌中劇團的國寶及年輕的傳承人共同合影留念!

9、龍峒山變成圓山:
邱老師跟我們説圓山在過去叫龍峒山是大龍峒地區龍脈的龍頭,日本人把它改成圓山後,外界似乎就忘了圓山原是大龍峒的一部份,其實如果結合圓山文化遺址丶復國禪寺到孔廟丶保安宮到老師府,大龍峒豐富的文化之旅是可以期待的。

10、大龍峒是台北的門戶:
尤其大龍峒位於高速公路進入台北市的第一個門戶,而且也是淡水河沿岸的歷史老區;如何將這一個門戶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如何結合淡水河的水岸景觀及藍色公路?並考慮一個地標性的意象,值得大家集思廣益!

【管案評論:結論正確,但理由不備,責任未追究,爭議難息!】

經過了三個多月敎育部終於正式決定以「遴委會委員及被推薦人有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而駁回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決定。

此一決定立即引起兩極化的反應,綠營及獨派團體支持,認為小英政府終於硬起來了;但藍營則群起反彈認為,認為政治介入公然侵犯大學自治。而柯P則稱:「這(卡管)嚴重侵犯大學自主」「不知道哪個白癡決定了這個政策,應該檢討」。

我個人對於敎育部決定的看法是:雖然對「利益迴避」認定的事實及法理,在結論上是正確的;但
1、對於適用法規的爭議點,沒有說明;
2、敎育部過去適用法規也跟台大遴選委員會採取相同的見解,敎育部本身過去的錯誤,沒有承認錯誤、也沒有道歉,也沒有人負責。而且此次新的正確的利益迴避的法律觀點,新、舊之間也必須説明淸楚。

由於欠缺對以上二個關鍵性問題的說明清楚,所以社會仍將陷入各説各話的對立情境,而無法針對爭議點形成更大的社會共識。

至於適用法規的爭論在哪裡:
一、是否只有「候選人才能舉發」?
1、台大遴選委員會主張及依據:
台大幕僚人員及台大遴選委員會認為:在「有具體事實足認有偏頗之虞?」的情形下,衹有「校長候選人」才能舉發。而他們所依據的法規基礎是:敎育部所頒布「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六條;以及敎育部要求台大修改的「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九條。這二個法規都祇規定「其他校長候選人」才能舉發。

2、敎育部如何面對過去的意見?
但敎育部這次決定 #除了根本完全沒有回應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法律主張訴求外。 #也完全不説明為什麼不適用敎育部所頒布「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六條;以及敎育部要求台大修改的「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九條。敎育部也沒有說明,姚明德次長是台大的遴選委員,而且也背書台大遴選委員會的意見。過去敎育部的正式意見跟台大遴選委員會是相同的,就算是過去的見解有錯誤,敎育部要改變為新的見解,至少敎育部自己要先承認錯誤,不要把一切過失都推給台大才合理吧!

二、究竟應該適用那一個法規?
在「有具體事實足認有偏頗之虞?」的情形下,是否祇有「校長候選人」才能舉發?抑或遴選委員會有主動調查之義務?或其他人均有舉發的權利?則涉及下列幾個法規解釋的優先性適用順序的法律。
1、敎育部所頒布「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六條。
敎育部此一規定祇限於校長候選人才能提出。但因為本項規範是為了公共利益保護,各大學是否可以有更嚴謹的保護規定?顯然居於大學自治原則,各大學可以有更高的保護規定。所以其他人也可以提出舉發,或遴選委員會可以主動調查,都是為了更好保護公共利益,應該優先尊重其規定。

2、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四條第二項第四款。
台大此一自治法規並沒有限制候選人才能舉發,所以任何人的舉發遴選委員會都可以受理調查,而且遴選委員會也可以主動調查,作成結論。台大此一自治要點規定顯然更有利於保護公共利益。因而應該優先於敎育部所頒布的辦法而適用。

3、「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九條。
台大此一作業細則第九條原來跟台大的「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四條第二項第四款相同,並不限於候選人才能提出。但因為教育部高教司要求必需符合敎育部所頒布「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六條,所以被迫修改。
問題是台大此一作業細則第九條,是依據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定的子法,子法不得抵觸母法。

所以在本案「遴選委員有具體事實足認有偏頗之虞?」應該優先適用母法,即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四條第二項第四款。

三丶究竟適用那一條法規?教育部並沒有交待清楚!
這一次駁回台大遴選委員會決定,雖然結論回到依據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四條第二項第四款的自治法規相同,但其前因卻是敎育部本身犯錯而強迫台大改「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九條。

而且這一次駁回台大遴選委員會決定,竟連適用的法規是什麼?也沒有交代清楚!而且對現行的法規如何解釋?也沒有交代清楚!其實這已經涉及國家行政團隊的法治能力嚴重不足,無法給社會一個更圓滿的法治説服。

所以敎育部本次決定,雖然結論正確, #但法規及理由不完備,敎育部本身所犯的錯誤,也沒道歉丶更正或自我檢討責任、追究責任,所以將難以服眾,而爭議擴大繼續延燒!

柯文哲 中華民國教育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參考資料:
蘇煥智:利益迴避,候選人才能提出,合理嗎?
蘇煥智:台大校長案的利益迴避原則探討
蘇煥智:台大遴選委員會已失職!
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38273
國立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專區
http://event.ntu.edu.tw/president/

【中崙市場BOT啟示——傳統市場改建的機運!】

昨天(4/27)中午參訪中崙市場。這是台北市第一個BOT改建後的多功能傳統市場。自2009年市府與廠商簽約到今年1月正式啟用,前後歷經約九年以上的時間。新的中崙市場改建為地下6層丶地上14層樓,一樓是現代化的傳統市場,二樓是美食街,三樓是松山區民活動中心與部分旅館空間,四樓以上是阿樹國際旅店(Artree Hotel)。

如果沒有特別注意,抬頭看到的是阿樹國際旅店,你會以為這是一家國際旅店。再進一步看才會注意到旁邊不是很顯著的中崙市場。剛進一樓的傳統市場,我們走到一條非常清潔的人行通道,以及招牌整齊鮮明的攤位,很快我們就遇見了自治會的會長林明竹(阿主)。

這裡沒有一般市場的積水及髒亂,反而明亮清潔。我就問阿主會長怎麼解決攤位洗滁排水問題?這個傳統市場的通病。這似乎一下子就問到問題的核心,阿主會長很熱心的解釋他怎麼規劃廢水的排放及收集,他拿著一支螺絲起子打開不銹鋼的條狀的排水溝蓋,排水溝並不是一般混凝土的,而是不鏽鋼的排水溝漕,這樣油汙就不容易沾粘,排水溝內固定距離還設有噴水頭以方便沖刷污物,還設有汙物集中網,以方便清除污物。每一攤位與攤位間皆設有小排水溝,一方面避免相互污染,也兼具攤位分界的功能。而且污水直接導入地下四層的專屬污水處理廠。阿主會長巧妙的設計解決了排水、積水和污臭的問題。

市場的青菜水果與生鮮魚肉分區設置。我很好奇新中崙市場是如何解決保鮮冷藏衞生的課題?傳統市場的攤位一般都是固定於地面混凝土的攤桌或木造的攤位,但這裡完全是不銹鋼的可移動的攤桌。在清潔衞生上,不鏽鋼已經大勝混凝土或木頭的桌面;而阿主會長更介紹攤桌下暗藏玄機,原來攤位本身就是一台兼具冷凍和冷藏的活動攤桌。這就是攤桌冰箱化,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設計,不得不對阿主會長表達敬意。而且營業時攤桌上也加裝隔熱罩來強化冷藏保鮮的效果。冰箱的壓縮機還為了防止老鼠窩藏,也全安上了不鏽鋼網。花崗岩的牆壁,大理石的地板,都方便清洗,又不像磁磚遇水的濕滑具有防滑的效果。屋頂挑高,不設天花板以防鼠貓躲隱,還設有抽風風管及電風扇,讓市場空氣更為流通舒暢。

中崙市場原來在二樓頂樓加蓋供奉媽祖丶土地公廟慈崙宮。當初市場改建時,眾攤販意見很多,很難整合;慈崙宮媽祖信眾去搏杯請示也得不到「聖杯」,似乎連媽祖也不同意。最後信仰天主教的阿主會長,親自向媽祖土地公「承諾」改建後會好好安置兩尊神明,擲茭才擲出「聖杯」,表示神明也同意改建了。改建完成後,攤販不想接近廁所的攤位,阿主會長協調部分攤位縮小,空出三個攤位奉祀慈崙宮的媽祖和土地公,而市府也尊重民間信仰,而使中崙市場成為市場有廟的特色現代化傳統市場,真的是新舊文化融合的有趣故事。

改建後中崙市場的傳統市場區的衛生、明亮、通風,阿主會長8年多和市場管理處的周旋和堅持,讓攤商的使用和顧客消費,在各處細節的考量下處處到位。我覺得這堪稱是台灣傳統市場現代化難得的典範,應該將這套規劃經驗供作台灣傳統市場現代化的參考範例,我也鼓勵阿主會長將他的經驗整理紀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二樓的美食街,也一樣整齊明亮的設計,熱炒與輕食區分區規劃,讓溫度控制可以保持美食區消費者的清涼通風。但是40多個攤位,中午上班族的用餐時間匆促,人潮迅速湧入,但所設共食區座位太少,對商家經營成了一個很大的限制。如何增加共食區的座位?已是美食街發展的瓶頸考驗。阿主會長也談到,盡量讓美食區的各商家做市場區隔、多樣化,不要賣相同的餐飲,既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也讓商家避免同業競爭的不愉快。

這𥚃美食區價廉物美,也有日本人來開店,其實已經可以媲美日本的水準,可惜阿樹國際旅店的招牌設計強壓過中崙市場及美食街,如果沒有特別注意還真的不知道二樓是中崙市場美食街。畢竟這是一個市場BOT案,不可以市場反而退位成為隱僻的配角,所以台北市政府應該要求阿樹國際旅店重新設計招牌,將中崙市場美食街的招牌放在更顯著而容易看到的地方。

台灣的傳統市場改造是台灣服務業再升級的重要機會。中崙市場的參訪給我一些啓示,我認為台北市的市場改建可能要思考:

1、傳統市場改建增加的容積率可能已經不適合阿樹國際旅店BOT的方式;反而應該優先思考如何解決年輕人居住正義的問題,所以社會住宅的需求及地方公共使用的需求,才是優先的任務。
2、就傳統市場現代化部份,阿主會長在中崙市場規劃成功經驗值得借鏡。

【南門城外別有洞天!】

前挪威森林咖啡館老闆余永寬(阿寬),笑說長像柯P的阿寬今天(4/25)親自帶我踏查南門街區、南菜園。阿寬說南門(麗正門)是台北城的正門,量體也最大。出了南門當時最主要的街道就是南昌街,那也是台北很早發展的街區,也是通往古亭庒的要道。阿寬希望我正大門南門出,順利接掌台北市。

漫步過了杭州南路進入金華街,一座座屬於台大的日式宿舍區,有過去泌尿科名醫江萬煊的老宅。台大幾乎是這片日式老屋的最大地主。中正紀念堂旁的新隆國宅,早年因為中正紀念堂而有限高的問題,現在已經鬆綁了,都更是目前住戶的迫切問題,但還不能取得絕大多數的同意書。我們也參觀了新營里共餐的據點。

林森南路羅斯福路一段口的信任快餐,建築物裡包著一棵1895年黑板樹,1946年高家遷入人口數漸多,只好增建。為了留住祥瑞大樹,只好讓建築物和自然和諧共存。它就像一把大傘庇蔭高家透天厝的樓房。把老樹留屋裡共存共榮。老樹穿出二樓,還在三樓的地板長出根部,而且一樓自助餐店的地板及玻璃鋁門牆都已經被黒板樹的樹根隆起。高家人還在煩惱如果改建,要怎麼設計才能留下這一棵老樹,愛樹之情溢於言表,真的難得。

我們經過計劃拆除的南門市場,因為捷運萬大線(經中和到樹林)中正紀念堂站將在此共構。我們原計劃到南門外的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去探訪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的樟腦及鴉片專賣工廠及倉庫。但因為前次已經參訪了,所以就沿著南昌路往古亭踏查,想像著清末先民離開麗正門要到古亭庒參訪;以及日本人離開城區往南開發的足跡。我們繞到寧波西街走訪六安堂篸藥行,第三代的楊老闆抱怨説,台灣政府在西醫藥掛帥的管理思維下,完全不尊重漢醫藥的傳統價值,導致台灣傳統漢藥行很難生存。

南昌街與福州街口,巨大的日式老宅院,是陸軍聯誼廳。建於1907年,原是日本總督府土木局水道課長官舍,1910年成為古亭庄高官官舍,1929年成為日本台灣軍司令官的官舍。戰後,曾是孫立人將軍的官邸。1955年才改成陸軍軍官俱樂部。目前是台北市市定的三級古蹟。北側和式屋舍是日式傳統生活屋區,南側洋館,是西式社交活動的場所。

過了郵政醫院與婦幼醫院,就是台銀所屬的南菜園區日式房舍保存區,可惜指定多年,而整建工程仍然停滯中。阿寬再帶著走到牯嶺街福州街口,更大的更完整的日式大宅院,曾是多任台大校長及院長們的宿舍,包含了錢思亮校長。目前仍是台大校長的宿舍。這一區總共好幾棟都是台大保存的日式宿舍,如何保存利用值得重視!阿寛也帶我們走訪南昌傢俱街,並拜訪他的朋友林榮進,讓我有機會聽聽傢俱街店家的心聲。的確週邊缺乏停車場的確影響店家的生意。

日本兒玉源太郎的南菜園別墅,就在南昌公園現址,只留下一塊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石碑,及兒玉源太郎所留下的詩。其他已經完全不見蹤影。前副總統謝東閔剛從中國返台擔任接收要員時,也曾以兒玉源太郎的南菜園別墅做過官邸。行程原定到此結束,但我們在這𥚃巧遇曾文邦,阿邦提到附近的福德爺長慶廟有古亭源由的石碑,乃勾起我追源溯由的熱情,最後更走到「古亭庄」的開發舊址石碑,在晉江街巷子裡的長慶廟。

古亭的源由根據石碑記載原為鼓亭,古亭庄的庄民當年為了警戒新店屈尺泰雅族原住民的「出草」,於是派壯丁,設鼓亭守望哨,因而得名,日治時期才改名為「古亭町」。但學術界另有三種説法:1、是古亭畚,指當地設置許多的穀倉—-古亭畚。2、「漁網—-罟亭」説,即新店溪捕魚的網罟,儲放網罟的建築物「罟亭」。3、「孤壇」説:祭祀無主孤魂的地方。

城市的歷史紋理有其政治及產業發展的脈絡,如何從中找出城市的𤫊魂及生命,的確需要有在地深耕的朋友的指引導覽。而城市的治理如果完全交給市政府來決定,最後祗是淪為「科員政治」管理。台北市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268.1萬,分為12區,每區人口平均22萬人,如果各區能夠實施地方自治,屬於地方的事務如果能夠由各區市民選出區議員,組成區政府,由地方人選出地方人來管理地方事,是不是更有效率?更能貼近民意!而市政府則集中力量做比較重大的政策及建設,如此上下分工是否更有效率!

【台北如何成為友善創業及創新的城市?】

今天下午到小巨蛋的Catsle貓守城堡參訪。創辦人Renee是一位年輕美麗的專業人士,從事英語口譯也曽經到矽谷創業。她從以往經常出差的經驗,發現貓旅館的市場需求,於是在2011年創業設立。貓旅館有10間不同國家風格(羅馬、希臘、埃及、日本、紐約等)的精選套房,讓毛小孩可以享受環遊世界。每房都有專屬的空氣清淨器,讓貓旅館的環境乾淨無味。家長們可以隨時透過網路攝影機與毛小孩視訊。小巨蛋不怕地震、不會斷電、斷水、淹水,這些細心服務同時體貼毛小孩與家長們。

Renee身份多元,是專業口譯者、翻譯者,也是跨足不同領域的創業者,2015-2017年在美國矽谷創業,打造出全球800萬家庭使用的APP,更清楚知道美國與台灣的創業生態。

煥智這段時間拜訪許多新創公司團隊,充分看到業者的專業與熱情,他們共同理想是打造一個更友善的社會環境,有質感的生活文化。如同Renee所說,台北市並不欠缺新創公司的辦公空間,反而需要的是相關的支援人才及資源丶經費與平價租金的支持。

在這樣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過去製造業及勞力服務的產業型態已經過去,新創產業的型態往往來自生活的需求,如何正確定位需求丶滿足需求?的確需要創業者的創意。而國際不同社會生活文化的比較經驗,往往是激發創意非常重要的條件。但創意者如何利用現有技術達成產業化成功,仍需要相關資源整合才能更容易成功,而數位智慧科技是目前最主要利用的技術。

台灣過去太著重製造,其實更重要的是服務,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如何利用數位智慧軟體科技達成服務的目的,卻是更重要的機會。台北市是台灣人才最密集,資金最豐富,也是國際化的窗口;而無論是台北市政府或是中央政府的資源,這些豐富的資源,也是最接近這些創意者,政府如何扮演一個好的傾聽者,能夠真正有效協助新創業者,非常關鍵。這一點也是我自覺應該更深入來傾聽大家的意見,才能充分了解問題所在!

今天讓煥智印象深刻的是,Renee的母親也在貓旅館,葉媽媽說:「我與先生是白手起家,創立印刷工廠,每天忙碌沒日沒夜的拚經濟,現在女兒長大了,有能力與勇氣創業,我當然要支持她,她在前面拓展事業,我在後頭接手學習新知與經營管理,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兩代之間的互相支持,實為激勵人心。這一點讓我想到曹平霞女士所推動的「青銀共濟」的世代合作創業的模式,的確非常正確。Renee跟她媽媽就有類似這種「青銀共濟」的模式。

我一直都深信,民間的專業者眾多、熱情無限、創意多元,政府只要傾聽民意,政務官要更清廉更有擔當,鬆綁不合時宜的法規,提供開放平台與務實方案,這樣的台北市,一定會更好,而台灣也才會更好!

【死了二名員警後,應如何防範疲勞駕駛?】

———違規導致疲勞駕駛的交通公司負責人應課予刑責。

一場高速公路上執勤,竟導致二位員警及被攔查車主喪生,我們在此向三位死者致上無限的哀悼!也思考著,政府應該做什麼才能防範於未然?

本案肇事貨車司機因為連續工作22天,導致疲勞開車打瞌睡是肇事原因。這是繼去年蝶戀花翻車事件導致33人死亡後,再度因疲勞駕駛而導致車禍死亡事故。

疲勞駕駛目前已經疲勞駕駛打瞌睡自動提醒的設備,政府應該考慮對於職業大客車丶大貨車這種容易超時駕駛,而且一旦車禍會有嚴重公共危險者,均應該考慮強制裝置。

職業駕駛的超長工時,或違規造成司機疲勞駕駛,僱主公司除了違規處罰外,也應該負擔民事的損害賠償責任。以本件車禍為例肇事公司為景山交通集團,其旗下有20多家運輸丶貨運公司。該公司集團過去也有多次被桃園市勞檢處開罰紀錄。

但交通公司為了逃避車禍肇事責任通常採取如下策略:
1、以人頭戶成立多家公司,並借人頭戶擔任公司負責人,借股份有限公司責任有限之規定,而規避公司賠償責任。而人頭戶沒有資產,所以也規避公司實際負責人的行政處罰及民事賠償責任。
2、交通公司擅長作公關,對於影響交通事故刑責及民事賠償責任最關鍵的「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的相關鑑定委員均有經常性應酬交陪,導致鑑定結果的公正性不足,往往偏向交通公司或減輕交通公司的責任。
3、再加上交通公司均有保險,並交由保險公司專業處理,保險公司寧可打官司拖時間,而受害家屬往往在親人車禍往生已經非常痛苦下,又沒有資力負擔訴訟,更不願意長期陷入傷心煎熬,所以往往被迫接受和解。

本案除了令人遺憾惋惜外,為了徹底減少疲勞駕駛衍生公共危險,我建議:
一丶應該將交通公司違反勞動法導致疲勞駕駛的處罰,從單純的行政處罰提升為對交通公司負責人的違法責任為刑事責任,如此才能督促交通公司遵守法律,避免造成疲勞駕駛肇禍。
二丶疲勞駕駛目前已經疲勞駕駛打瞌睡自動提醒的設備,應該立法強制職業大客車丶大貨車均應該裝置此一設備,以降低公共危險。
三丶對於「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這一個準司法機關,應該加強其成員的超級獨立性規範,並禁止成員與交通公司可能影響其公正性的不當交往。

【大巨蛋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大巨蛋如何處理?這段期間徵詢各界的意見,結果非常分歧,我個人傾向這樣的看法:

1、目前大巨蛋因為當時飛航限高較嚴格,而採取下沈式開發。目前比賽的水平面已低於地下十公尺,其因而造成的公安問題 #遠比想像更嚴重。因為地下五樓要停55輛的大型遊覽車,可能造成的公安難以忽視。

2、大巨蛋正式營運後, #只靠板南線疏運,而且時間跟下班時間正好衝突,對於下班時段板南線將造成嚴重的衝擊。而且這個路段正是台北的精華都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輸送動脈。

3、而且從都市區位規劃的角度來看,大巨蛋所在區位正好是台北最重要的國際商務中心之一,大巨蛋的大型運動賽事丶大型音樂娛樂活動,跟國際商務中心的現狀,兩者在性質上顯然構成衝突。

4、從都市發展的定位上,台北經濟發展需要有能量更密集的國際性商務及國際化的產業聚落,如此才能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較高的就業機會提供給年輕人。所以從發展產業定位上來看,數位智慧產業丶數位藝術產業,才是目前全球競爭最快速也是最激烈的領域。

5、所以 #長痛不如短痛,我主張大巨蛋應該停止並拆除。原址10公頃多的土地,應該重新作都市規劃定位,我主張就是作數位智慧丶數位藝術園區。

6、至於如此是否浪費300億元呢?其實10公頃土地的市價超過新台幣1500億元,如果扣除大巨蛋的建築成本, #剩餘價值仍超過1200億元。如果作為大巨蛋使用,市府取得的權利金非常低,但如果作為數位智慧源區所創造的產值丶就業人口及繳交的租金及權利金將遠大於作大巨蛋使用,市府在財務上反而是大利多。

7、台北是否需要大巨蛋?過去台北市政府決定推動大巨蛋是假定台北市需要大巨蛋。目前大巨蛋的座席可以容納四萬五千席,但台北市的棒球賽或大型演唱會,每一年究竟有多少次達到此一規模。目前的了解,商業性的活動沒有一次達到此一規模。所以是否真的需要這麼大規模4萬五千席的大巨蛋嗎?的確值得市民朋友大家共同再一次的檢討確認!如果大家覺得仍然有此必要,那麼 #區位是否可以重新考慮

8、如果大家經過客觀的檢討分析仍然覺得大巨蛋非蓋不可,我認為區位可以從新考慮,可以考慮比較近郊,交通衝擊較少的區位,而且也是捷運可及的地方。而且地點的選擇也可以帶動郊區的就業機會。

參考資料:
台北市政府大巨蛋公開資訊專業
https://taipeicity.github.io/tpe_dome/
大巨蛋公開資訊資料
https://sports.gov.taipei/News.aspx…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大巨蛋停工(原告遠雄等與被告臺北市都發局間建築法)事件新聞稿
http://jirs.judicial.gov.tw/GNNWS/NNWSS002.asp?id=284249

【鬆綁不合理管制,創造台灣Fintech新經濟】

今天(4/21)去參加喬美科技簡永松董事長,在南港合成里所舉辦的芬特客FINTECH園遊會2018嘉年華。簡永松董事長是一位民主先驅者,在白色恐怖年代的後期,大學還沒畢業就因為政治思想主張而被捕,成為政治犯。但進入國民黨的政治黑牢,他並沒有喪志,反而利用「黑牢」當作他進修的研究所,而遍讀各類書籍。蹲完政治牢以後,踏入產業界,他就一直是產業界的先行者,雖然他不是理工背景的,但因為思想先進,從自動、智慧機械,甚至到寵物晶片,他都一直走在時代的前面。

2000年台灣網路還不是那麼發達成熟時,簡董就開始投入Fintech網路金融科技的研發,將網路和金融兩種異業做結合。1999年我在當第四屆立委的時候,就推動立法院成立科技資訊委員會,我是推動成立的召集人之一,也是成立後的第一任召委。那時候我們就深知網路將改變人類的生活及經濟模式,但不知道民間有像簡董這樣的傑出人才竟然默默的投入Fintech的開發。簡董目前是台灣Fintech專利發明最多的人,在全世界的業界裡也是知名人物。但可惜台灣政府將金融保險當作是特許行業聯合寡佔攏斷,連保險起源的互助保險,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正式開放,使業者經常蒙受不白之冤。其實保護金融既得利益的許多不合理的金融管制,就是阨止台灣Fintech發展的關鍵。

作為台北市長參選人,我認為只要政府鬆綁不當過時的管制開放,民間的市民經濟就會「強強滾」。其實根本不必要政府花錢去蓋什麼Fimtech園區,或是什麼矽谷園區,只要減少不必要的管制,充沛的民間力量就會泉湧出來。而這些know-how,配合政府目前推動的「南向政策」,向東南亞輸出,更可以為目前年輕人的低薪窘境,提供更多的選擇尋找出路。對於簡董我只能佩服的說,他勇於挑戰不合理的制度,他革命的心依然如新。

【參觀文博會,看臺灣的文創產業大局!】

在程文宗老師陪同下,煥智來到華山1914文創園區參觀2018台灣文博會,今年文博會的主題是「從身體創造」(Body Knowledge)。

台創中心承辦今年文博會,由於過去在台南縣長任內跟台創中心曾有密切合作經驗。台灣設計博覽會曾有三年在台南縣蕭壠文化園區舉辦,所以我對台創中心有一份感恩之情,今天遇到常組長又承蒙她熱心導覧。首先到華山概念展區H3館以「手造工藝」(Body Making)為主題,展覽以”時間”為視角,觀看時間對工藝的意義,由策展人徐景亭負責導覽。

首先我來到手造區,體驗當三分鐘工藝師,將黃銅片放在鋼製板上,親自敲打金屬片,打造屬於個人的銅片。材質區則可透過手機顯微鏡,近距離觀察各種材料的細節與肌理,非常有意思。一張拆解成各個部分的孔雀椅,必須使用各種大小製作工具才能完成,更能體會匠師製作工藝品要處理各種細節,非常花費”時間”。

接著參觀H1館的「一座高山博物館」(Body knowing),讓人從山岳與文明重新思考文化的起點。台灣本身即是一座高山博物館,台灣海拔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明文記載的超過268座,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島嶼。現場由華培竹先生導覽,說明展覽深入探討山與文明、身體與創造之間的重要連結,藉由各種延伸子題的思考,進而展開屬於台灣高山地景、人文、自然、土地及文化自身的新時代敘事。

離開華山文創園區,我前往文博會另一個主要展場─松山文創園區,參觀S5館的「共饗食代」,走到布吉納法索的「藝享非非」攤位,被大量的手作編織藝品吸引,現場也買了一個傳統手工竹編袋。(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最低的國家,約才兩成三的國民識字,是世界上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接著我參觀了「黑生起司」的作品,設計師Vii Chen運用自然素材,例如以台灣水果果皮紋路(釋迦、哈密瓜、絲瓜…等等)為設計元素的白色瓷杯,在生活中常使用到的水杯加入設計巧思,連結使用者與物體間的親身體驗,更能讓人與物產生「共生情感」。S6館以「產地文化」為主題,當我走到台南區備感親切,再次看見台南豐富的文創力,現場並品嘗由府城送達新鮮的虱目魚丸。

台灣過去辦理的設計博覽會雖有設計展,卻沒有以城市為主題的設計週,程文宗老師建議認為,為避免掉入辦活動展覽的概念,未來台北市可以學習義大利米蘭,以整個城市為背景,每年舉辦的「米蘭設計週」,每年舉辦「台北設計週」,讓相關科系的學生發揮創意想像及配合國際家具設計展及融入創意人的城市美學,讓整個城市街道都參與,進而帶動更大的觀光旅遊產值。我覺得他的建議非常好!

文化創意設計的確是台灣經濟振興重要的方向,但關鍵的方向仍然是電影電視產業,這才是涵蓋面最廣泛的綜合藝術,我認為台灣一定要有電影產業振興策略,而作為台灣的首都台北,更應該扮演領航的角色,而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材料就是活生生可以創作發揮的好題材,祇是大家對這塊土地的故事太陌生了。也正因爲大家太陌生了,所以更應該投入發展。

【按圖索驥,沿著台灣堡圖走城南】

星期一(4/16)上午我們參訪南海學園、和平西路丶三元街丶汀州路到中正橋丶河濱公園與紀州庵,把上次沒走完的城南地區與崁頂地區走一遍。為我們導覽的吳老師對在地文史地理非常有研究,而且有豐富的帶學生現地導覽經驗。在出發前他還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堡圖,讓大家對南門城外的早期聚落及地貌有初步的認識。

我們一行人先走到南海學園裡的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上一次來參觀我沒有特別的認識,但當吳老師介紹台灣藝術教育館的前身是日本統治時期興建的「建功神社」,卻令我大為驚訝。創建於一九二八年的建功神社,雖然經國民政府去日本化而喪失原貌,但旁邊的石頭欄杆與主展館圓頂建築仍然可以看到建功神社遺留的痕跡。神社的圓頂外觀原為拜占庭式的洋蔥屋頂,目前外觀已略呈尖頂狀,但內部卻仍然呈現圓頂造形,祇是國民政府的黨國思維,而刻意在圓頂畫上黨徽,一面牆面刻意掛上孫文。建功神社負責興建的建築師井手薰,用了很大膽的建築風格,把日本風格、西洋風格與台灣風格融合在一體,而使建功神社跟傳統日本神社大不相同,無論是在當時與現代,都是令人感到前衛的建築風格。

之後我們沿著植物園準備過和平西路,看到一處鐵絲網圍起來雜草叢生的一塊荒地上有一些凸出地面的廢棄水泥結構物,吳老師說這是「龍口町塵芥燒却場」,也就是日本統治時期最早的垃圾焚化場。據說「龍口町塵芥燒却場」已經被市政府列入歷史建築,祇是可惜荒煙漫草,也沒有解説牌,大家一定以為是荒廢很久的工地。對待文化資產的態度實在值得檢討。

我們來到最近捷運萬大線命名爭議的廈安里,這裡附近在日據時期為南機場,所以地方也有聲音主張以南機場站命名。吳老師説廈安里可能是歷史上的下崁庄。走進三元街與汀州路,吳老師跟我們解說三元街過去就是新店溪另一個支流,後來被加蓋而成為三元街,目前下面仍然是河道。而我們所經過的城南地區除了崁頂庄之外,旁邊還有加蚋仔庄、下崁庄與龍匣口庄。而汀州路日據時代就是萬華到新店的鐵道路線,可以一路通到公館與台大一帶。龍匣口庄原為平埔族龍匣口社,後來被簡稱為龍口,旁邊的龍口市場等地名還繼續連結了過去與現在的痕跡。永義宮的匾額上還可以看到崁頂兩字,代表是過去的崁頂庄。過了龍口市場後一直到中正橋的引道橋旁的店家許多都是從事二手冰箱丶廚具的產業,而形成區域的產業特色。

最後我們走到了連結重慶南路台北市與永和的中正橋,這座橋在日據時代被稱為川端橋,因為橋這一端當時是「川端町」,橫跨新店溪連接到永和。我們特別到橋下去觀看日本統治時期興建的橋墩,目前還是在使用,據說已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文化資產。從橋下望去,右側是日本統治時期興建的橋墩,而左側則是戰後一九七一年增建時的橋墩,兩相比較就可以明顯看出,早在50年前日本人興建的工法設計,顯得更仔細丶更講究造型美學。一座橋可以讓大家認識到台灣工程史與工法的演進,令人大開眼界。

最後我們來到紀州庵,這是一家原來是日本人開的料理屋,因為臨新店溪可以享受新店溪的美景,而富盛名。而在二次大戰末期卻成為神風特攻隊年輕的隊員要執行任務的前一晚,日本軍方特別招待他們縱情狂歡的場所。而南機場可能也是日本神風特攻隊曾經使用的機場。

老社區的許多老故事如果沒有傳承不久就會消失。而這些老社區隨著交通及產業的變遷,正在衰退中。過去美麗的新店溪因為堤防及交通的阻絶也跟社區顯得疏離。也許在保留地方的歷史紋路下,如何進行全區的都市更新,應該也是一個思考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