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解套故宮南院-----重新定位為"台灣藝術文化博物館園區"

解套故宮南院 ----重新定位為"台灣藝術文化博物館園區" 故宮南院是阿扁總統時代的政策,最初是以故宮典藏豐富,每年最多祇展出不到1-2%,大部份從未展出,所以有成立第二處故宮博物館的想法,後來又加入南北平衡的政治考量,而選址在嘉義縣太保市高鐵特定區旁台糖土地,並正式定名為"故宮南部分院"。而且也經過幾次的動土典禮,每一次總統大選或縣長選舉,都要找個名目動土典禮一下。 故宮南院從原先為了故宮典藏問題,因錯綜複雜的因素,而擴大為亞洲博物館,金額高達79.34億元,面積廣達約70公頃。預計2012年12月動工,2015年12月啟用。但政黨輪替後,馬政府的政策大翻轉,對於故宮南院的定位有諸多質疑,並推出金額高達一至二百多億的大故宮計劃及金額更多的大故宮文創園區計劃。 故宮南院定位為一座以亞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所以未來館內的五大常設展區,展品都是規劃以東亞、日本、南韓、東南亞等亞洲地區(中國以外)的藝術文化典藏為主。除了博物館主體外,一座人工湖和四個亞洲主題庭園(台灣庭園、日式庭園、東南亞庭園、和蘭花庭園)。原來將故宮典藏設在南院,以降低保存維護成本之美意盡失,其實故宮南院無論典藏及展示,都已不具故宮文物之意義,而實應正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而事實上南亞、中亞、西亞、中東、中國都不在展出範圍內,稱亞洲其實也祇佔小部份。 由於故宮南院已到設計完畢,即將發包階段。我們認為故宮南院的定位實有重新檢討之必要,以國內有限文化資源,花了100億元以上的大故宮計劃及約80億的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都是龐大的天文數字,如果再加上往後的營運更是可觀。問題是值得花80億在亞洲藝術文化的目的上嗎?能吸引國際觀光客嗎?還是祇是吸引國內遊客?而在國際專業眼光下"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是否自暴其短而鬧笑話嗎?而反觀國內外許多台灣的藝術家,沒有能力保存典藏其藝術品,也無法有個人展示空間或藝術館!不祇是藝術家,台灣也有許多國寶級的台灣文物收藏家,也同樣面臨沒有能力去典藏保存這些古文物,及展示館;如果政府能為這些藝術家、文物收藏家,蓋典藏館展示館,則能保存多少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及多少珍貴的古文物。所以我認為原故宮南院的功能及定位實宜重新定位,應以保存、獎勵台灣的藝術家及文物收藏家為優先,讓流浪在四處的台灣傑出的藝術家及其作品,有一個共同的家!也讓散居各處的台灣珍貴的文物及收藏家,有一個共同的大家庭!也就是將80億的故宮南院,從"亞洲的藝術文化博物館"重新定位為"台灣藝術文化博物館園區",成為"台灣藝術家及文物收藏家的大家庭",如此將不知有多少辛苦奮鬥的台灣藝術家及文物收藏家,會為之感動的痛哭流涕! 自己的藝術家及藝術品,不知珍惜,卻去搞個亞洲的藝術文化,實在涕笑皆非!自己的歷史文物不用心收集典藏整理,卻浪費大把鈔票搞亞洲文物,實在可笑!如果自己的都已照顧好了,再來收集亞洲的,我不反對,但先後次序顛倒、本末倒置,才真是會鬧笑話。我們呼籲"故宮南院"應重新定位為"台灣藝術文化博物館園",才是真正錢用在刀口上!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葫蘆埤農特產中心關閉有感-----葫蘆埤vs無米樂之比較

葫蘆埤農特產中心關閉營業有感 ----葫蘆埤與無米樂的比較,差別在那裹?

    報載阿扁的故鄉官田西庒旁邊的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的農特產展售中心及餐廳關閉,已有一小段時間沒有營業。聞之,不勝依噓!



     有些人也許會說,是否是阿扁被關總統家鄉故居已失去魅力?也許是的!但阿扁被關已逾三年半,其魅力不再也超過三年半,為何OT廠商會拖到今天才關門呢?


    有些人說這裡的商業條件不足,所以勉強經營,即使OT廠商巧匠舞音的李宗銘老板再怎麼渾身解數,也擋不住偏僻人潮不足的無奈! 說實話我好喜歡葫蘆埤,我到那裡散步丶勘察已不下幾百次,不是因為它是我與縣府團隊共同打造的埤塘自然生態公園而偏愛,而是因為那是一個既容易接近、有自然生態、有歷史的埤塘,散步一圈是個很美好的享受!每一次我的散步,都自然成為一次勘察!沿途看到缺失就打電話給觀光局的同事,通知他們來改善,下一次再來又沒改善,可能就再電話中罵人了!李老板有時也會陪我散步及視察,我也知道他經營的很辛苦,所以在縣府不違法的立場,都督促縣府團隊儘量支持! 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尚有許多後續計劃,因為我卸任後來不及實施的構想,我都將之記錄在"大台南願景2020"乙書(該書P110至113)中,以供繼任者賴市長及其團隊參考!


    如果拿"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與後壁鄉菁寮"無米樂的故鄉"相比,兩者都是我在縣長任內所推動建設及行銷的,到底那一個地方較偏僻?是"阿扁家旁邊的葫蘆埤"呢?或是"崑濱伯的無米樂老街"呢?答案應是很清楚,當然是無米樂的菁寮較偏僻!但為什麼菁寮作得起來呢? 而兩個地方及週邊的景點作比較,是葫蘆埤強呢?抑或無米樂菁寮強呢?事實上兩邊景觀當然是葫蘆埤強。葫蘆埤除了本身景點外,週邊的景點在十分鐘車程可及者,包含:麻豆五王廟、總爺藝文中心、麻豆古港史蹟園區丶官田水雉復育區、烏山頭水庫、南藝大等! 那為何後壁"菁寮無米樂"假日遊客較多?而且兩家餐廳都作的起來呢?而葫蘆埤的農特產中心卻關門?


    我認為關鍵在"無米樂"電影的"人物"及"農村文化"!因為無米樂的主角"崑濱伯夫婦、煌明伯丶文林伯"都活生生的住在菁寮,那是文化也是生活方式,而且不祇是電影。後來崑濱伯得到冠軍米,當地的"芳榮米廠"的班員,每年都有人入選十大經典好米,都顯示當地農民追求"卓越"的精神。而且後續的"有機米"及"鴨間稻",以及"入穀無米樂"的插秧及收割,再再顯示當地農民的用心經營。我覺得這種精神都是令人感動而願意支持的原因!


    相反地官田"葫蘆埤"雖然有美麗的風光,縣府也蓋了一個很有特色的農特產中心,但地方卻缺少這一份熱情來推動在地產業,尤其過去官田丶六甲地區緊鄰烏山頭水庫,過去非常有名的"赤山米",如今再沒有熱心的人士願意站出來推動!附近雖有全國有名的水雉復育區,但農民為了降低成本,將原來插秧式的種稻方式,改為機械噴灑稻種方式,又為了預防鳥類噣食稻種,而混雜農葯,導致水雉及鳥類大量死亡,這些態度都可看出地方對生態觀念的殘暴!地方要發展,人民的觀念與態度非常重要,而曾文區得天獨厚有三所大學,南藝大、台首大、真理大學,似乎也應發揮學校與社區關懷的關係!


    至於政府的責任,地方政府要有振興"在地經濟"的意識,並要有發展在地經濟的藍圖與計劃,並要有執行能力。葫蘆埤自然生態公園及農特產展售中心,本是以休閒產業,提供地方舒適地休閒環境,並進而帶動地方經濟,政府本應扮演積極推動的角色,升格直轄市後行政一條鞭,理應更有利於政務的推動;如今卻不進反退,落到更蕭條的地步,而至於關閉。地位提升的市政府,權力集中,官職等提升,總預算增加,但卻顯得更無力照顧到這些農村社區!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邊緣化或在地經濟活化的掙扎?-----東山咖啡的挑戰?及策略?


邊緣化或在地經濟活化的掙扎?----東山咖啡的挑戰?及策略?
一.前言:
推動了八年的東山咖啡175啡啡大道,從去年咖啡主場遷到安平開始,即減少很多商機;今年市府放出咖啡節延後與迎佛節合辦的決定,到如今市府並未鬆口按原定時間繼續舉辦。東山咖啡的確已面臨存亡的考驗!!!尤其台南市農業局許局長表示:「咖啡進口多、出口少,國內生產沒競爭力,所以我們不鼓勵!」也許這就是市府官員的認知,內心已否定東山咖啡的產業未來性。事實上這就是將東山咖啡的產業定位為"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而完全忽視其所代表的"農業的生態、咖啡的文化、休閒、觀光農業"的特質。


二.東山咖啡的產業定位:

八年前我鼓勵東山咖啡農與縣府一齊辦「東山咖啡節」,主要是兩個理由:
1、體認"喝咖啡的文化"已是台灣生活的一部份,而且愈來愈普遍、愈精緻,如果我們能佔國內消費的1%就不得了啦!要佔1%並非不可能,祇要保証百分之百台灣自產咖啡,大家都願意支持。
2、而且借著東山咖啡節帶動的遊客,可將東山、白河當地的農特產如"青皮椪柑、柳丁、大白柚、龍眼乾、龍眼殼…等一併帶動行銷,而達到"在地消費"附加價值較高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帶動週邊旅遊景點及觀光住宿的產業,諸如關仔嶺的溫泉旅館、仙湖農場、江南渡假村的住宿及觀光帶來的週邊產業都將受益!所以東山咖啡的產業定位是"進口替代"及"觀光休閒體驗農業",而不是"生產競爭型"的產業定位。


三.整體規劃及行銷:

既然是定位為"觀光休閒体驗農業",則整體規劃及行銷就非常重要。
1、175咖啡大道串連三大景點:
我在台南縣長任內推動將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關仔嶺風景區提升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就是因為縣府資源人力有限,希望提升為國家風景區後能加快山區全區的規劃與建設。而175咖啡大道連接174縣道正是串連三大觀光景點的觀光道路,而隨著東山咖啡節的舉辦,175咖啡大道知名度大增、遊客日增,使串連三大觀光景點成為可能。對於帶動台南山區的觀光及地方特產有很大的效益。
2、東山咖啡節行銷,帶動在地經濟:
在東山咖啡節尚未推動前,除了仙公廟有一些信徒香客外,平常遊客不多,但自從八年前開始推動咖啡節後,175沿線咖啡店由3家增加到現在的30家以上,以前看不到年青人,壯年的也不多,現在許多青壯年回到東山種咖啡、水果、開店、經營民宿。以前柳丁、椪柑、龍眼常有滯銷,價格偏低、收入有限。現在在咖啡行銷帶動下,許多可以就地銷售,收入也提高很多,所以能吸引部分年輕人回留!足見8年來咖啡節的行銷,帶動在地經濟發展!
3、為咖啡節,踏遍175沿線觀光景點:
為在偏僻的175咖啡大道舉辦東山咖啡節,的確是一大考驗。台南市政府陳祕書長,在18日夜訪咖啡農時表示:「往年咖啡節,用遊覽車把人運到仙公廟開幕,做完場面後就沒有下文」,如果這是2011年咖啡節的現象,則應檢討去年咖啡節的內涵為何不具吸引力?不能尚未了解就一口推翻八年的東山咖啡節!
過去舉辦咖啡節,期間一個月五個禮拜,皆有以下幾個配套活動:
(1)假日音樂會:五個禮拜的週六、週日共十天,都有假日音樂會表演。
(2)每週的登山活動:將登山活動與咖啡節結合是"東山咖啡"永續經營,非常重要的例行活動。
(3)騎自行車的活動:為增加東山175咖啡大道的遊憩方式,配合舉辦175咖啡大道騎自行車的活動,讓大家到 
農村、山村享受慢活,與大自然秋高氣爽的風景結合的舒爽。
(4)配合折價券及贈送咖啡杯的促銷活動。
(5)青皮椪柑及咖啡採果樂,參觀咖啡紅了的咖啡園。
為了增加每一年的內容豐富,我踏查週邊的登山步道,從大凍山走到"大獅嶺森林公園",夜宿"仙公廟"香客房,多次去走一尖、二尖、三尖山的登山步道,多次到"山河嚴樟樹林"去探訪傳奇的老人"萬處伯仔",從李仔園到"天池";也從"仙公廟"走到"曾文水庫";更完成了台南縣登山步道"南北大縱走",目的就在探查景點資源,建構完整的登山步道系統,並出版台南縣登山步道專書,希望借由咖啡與登山活動相結合,能夠永續發展!
4、為了打造山區生態景觀,山區登山步道種櫻花以及桃花的活動:
為了打造山區的生態景觀,隨著不同季節的季節花,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縣府在相關的道路種植咖啡樹、櫻花、桃花、李花、杏花。這個活動值得林務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以及台南市政府觀光局、農業局及地方團體,後續作更完整的規劃及推動,對於地方觀光永續發展非常重要。
5、整體規劃建議:
台南市政府與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應結合,就本區175咖啡大道、174縣道的觀光景點,如何規劃?建設?以串連"關仔嶺風景區"、"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並成立"府處聯合推動會議",以落實追蹤管考。而175咖啡大道沿線相關的業者也應整合成一有力的民間團體,以督促、協助政府推動175、174沿線的整體規劃與建設!
6、整體行銷:
175咖啡大道因地處偏僻,如果不作行銷很快就會沒落:
(1)東山龍眼節採果樂:
我在縣長任內除了咖啡節外,也特別設計"東山龍眼節"採果樂的活動,列為175咖啡大道行銷計劃之一。
(2)關仔嶺溫泉節:
每年"關仔嶺溫泉節"也是重要的行銷計劃,但其活動設計應跟175咖啡大道相串連,才能互蒙其利。
(3)其它登山、自行車活動都是整體行銷的一環。
(4)在地宗教慶典行銷結合:
其它仙公廟、土地公廟、碧蓮寺等175咖啡大道週邊寺廟的宗教慶典的行銷,如何與咖啡產業及175咖啡大道結合,而吸引更多遊客。至於東山街面的東山碧軒寺的迎佛節如何與175東山咖啡結合,則有待規劃!

四、如何加強遊客服務?
1、旅客服務中心:
目前175咖啡大道缺乏旅遊服務中心,也缺乏旅遊資訊站,需要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台南市政府及地方業者、農會,共同努力尋找適當地點,設立175咖啡大道旅遊服務中心,以方便遊客的服務!
2、住宿服務:
本區顯然住宿服務提供不足,要留下遊客困難,除了仙湖農場及少部份民宿外,缺乏較舒適的住宿服務。短期內,政府應該鼓勵在地農民參與民宿的經營,培養更多的民宿,並鼓勵輔導仙公廟的香客房作為遊客住宿的服務。

咖啡產業的競爭力的提升?
1、觀光的咖啡加工廠:
目前東山咖啡皆是小農經營,為強化東山咖啡的競爭力,政府應輔導本區的咖啡農成立合作社,設立共同的"咖啡加工廠",以降低成本。
2、加強咖啡栽培烘培訓練,以創造差異化優勢:
由於台灣咖啡與國外產咖啡成本差異,台灣在成本上缺乏競爭力,因而必須走精緻高品質,差異化的優勢。除了觀光農業,台灣本土生產的差異化外,應加強咖啡栽培專業、咖啡豆烘培專業的培訓,走精緻高品質路線、符合國人口感的、差異化的優勢,也是一條必須走的路線!

六、邊緣化或在地經濟活化的掙扎?
東山咖啡是一個邊陲山區,企圖從邊陲的宿命中,找尋在地產業的生機。而東山咖啡節則是政府與在地農民、農民團體結合,共同為活化在地經濟的努力,到2010年為止,它已有效吸引許多中壯年及年輕人回鄉工作,創造許多在地就業的機會,看來過去八年的產業邏輯是正確的。
但目前各項資源尚不足,距離民間產業永續發展的條件仍有些距離;如果政府放棄關心輔導協助,則不論咖啡、觀光、其它農產品,勢必發生倒退衰敗,而山區將更邊緣化。所以後續仍需政府持續關心,不但東山咖啡節應繼續擴大舉辦,並應加快推動更完整的觀光休閒的規劃與建設。而自助人助,民間也要加快整合團結,儘速強化服務機能,而這並非沒機會,祇要民間能夠團結,結合仙公廟、土地公廟、碧蓮寺的資源,東山咖啡仍有機會帶動地方脫離邊陲,創造在地經濟活化的典範。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在地經濟的典範及其危機?-------東山咖啡節何時辦?如何辦?

在地經濟的典範及其危機?

 ------東山咖啡節何時辦?如何辦?
 
     報載台南巿政府擬將原在10月中下旬擧辦的"東山咖啡節",延到農曆年過後與"迎佛節"一起擧辦。如果屬實真是令人驚訝! 去年東山咖啡節將主場移到安平已經使175咖啡大道的咖啡館生意少了一半,若加上因行銷焦點轉移弱化175咖啡大道的行銷,其後續影響更大。如果今年市府再作出東山咖啡節延後到與東山碧軒寺的"迎佛節"合併的決策,則對175咖啡大道的扼殺大矣!

    東山咖啡節自2004年開始都是在10月中下旬擧辦,主要是因為該時間正是咖啡果實成熟變紅的季節,此一特殊的"咖啡紅"的生態很有看頭,所以過去行銷的口號"咖啡紅了",就是要"邀請大家來看滿山咖啡果變紅"的農村生態體驗之旅。如果延到農曆年過後舉辦就看不到此一生態!

    同樣的,去年將主場放在安平,遊客就無法上山去看到"滿園咖啡果實紅了"的生態!遊客不上山看咖啡紅了,自然175咖啡大道的生意就變差了! 而10月中下旬辦到11中下旬,正好東山另一特色"青皮椪柑"也將採收。台灣惟一的"青皮椪柑",表皮看似青的,但當表皮光滑青潤時即已成熟,而"清甜而帶有一點微酸",這就是過去辦咖啡節時一併行銷青皮椪柑,所以才號稱"橘子綠了",而且邀請大家上山來"摘咖啡豆,採青皮椪柑"的採果樂體驗,這就是為什麼整體行銷口號叫做"咖啡紅了,橘子綠了!!"。 為什麼選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中下旬舉辦東山咖啡節,還有第三個理由,因為該時節不祇是"咖啡紅了,橘子綠了",而且"大白柚"及"柳丁"也是產季,而且東山的柳丁現榨的柳丁汁,其口味也特別有風味,所以在這個季節辦咖啡節,不祇是來喝咖啡,也一併來青皮椪柑採果體驗,並把當季的"柳丁丶大白柚"及"龍眼乾"等一併在產地就地消費!這就是"在地經濟"的最佳典範!

    而十月下旬正進入秋高氣爽的旅遊好季節,也是登山的好季節,過去咖啡節一定會與登山團體合辦登山活動,因為登山活動的推廣不祇推動健康的休閒運動,也帶來觀光人潮,對偏遠山區農特產的銷售及休閒產業活化幫助很大。登山活動對175咖啡大道的永續經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東山咖啡節在175咖啡大道舉辦,才會讓此區的行銷知名度逐步累積,而達到產業生態永續發展的可能!

    東山咖啡節在175大道舉辦,不但對東山觀光發展幫助很大,而且可結合關仔嶺溫泉旅館,形成一個觀光帶,相互拉抬,既有利咖啡產業,也可幫關仔嶺業者一併行銷。 ‎我在縣長任內尚未推動咖啡節時,當時東山山區的確沒有一點產業生機,青皮椪柑、柳丁丶大白柚收入不高,咖啡剛起步摸索,多數賣給雲林古坑。但2004年東山咖啡節開始推動後,山區的遊客增加,咖啡店由三家增加到30家左右,吸引非常多年輕人返鄉種咖啡丶經營咖啡店丶種水果,山區反而充滿著機會。可以說已算是台灣在地經濟發展的典範之一,但距離永續發展仍有一段距離,仍需政府與地方共同努力,才能具有競爭力;但從巿府連續兩年的政策看來,不但方向錯誤,而且似乎是反其道而行,恐會使175咖啡大道加快沒落!這就是作為一個東山咖啡節催生者,內心的嘸咁!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奇妙的計劃----樹谷生活科學館

     奇妙的計劃-----樹谷生活科學館 樹谷生活科學館即將在7月14日正式開館,台南又多了一個以"科學教育丶考古文物"為主題的"免費"博物館,這也是我在台南縣長任內有心留給後代子孫的教育文化資產,而它的過程卻也充滿著故事性。

      樹谷生活科學館是樹谷園區(原計劃為液晶電視專業工業區)工業區開發的一部份,但依原工業區開發計劃的本質,它並非開發必要的公共設施之一,卻因為當時當縣長的我希望樹谷園區能"有一塊研發用地丶一棟研發大樓",能吸引台大丶交大、中研院等國際名校或研究機構來進駐,以提升台南的產業與研發的合作關係,而樹谷園區的受託開發單位奇美集團的聯奇公司也願意配合,才開始了這個故事! 2001年我當上台南縣長之後,為了南科及台南未來的競爭力,希望南科不要祇是"製造型的科學園區",而能朝向"研發驅動型的科學園區",所以決心引進更多研發機構如台大丶交大及中研院。

     交大已跟張校長團隊談妥在歸仁高鐵站週邊台糖土地,由縣府出地,奇美負責捐建奇美樓;至於中研院,我跟戴謙及成大楊專郎教授去拜訪李遠哲院長,已談妥合作的計劃,由縣府在南科出租金並捐建南灜生技大樓,中研院在南科成立"南部生技中心"。台大的部分就寄望透過樹谷園區此一研發用地及研發大樓,能提供將來台大進駐的可能。

     我也親自拜訪台大校長並促成台大相關人員與奇美洽談合作的可能性,最後未能如願促成合作。 由於台大不可能進駐,此一研發用地及研發大樓的功能如何重新定位?"科學教育博物館"的概念於焉產生! 由於奇美集團在仁德總部有一博物館,奇美電子當時的總部也有一層樓作為博物館展示,我發現其中跟各類科技發展的展品不少,如果能有較完整的展示,對提升青年學子科學教育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我到美國矽谷也發現他們由科技產業者捐助的科技博物館,所以結合南科相關業者成立"科學教育館的概念成形,而且也非常敬佩奇美集團許創辦人及廖董事長及林榮俊副董事長能夠全力支持此一構想! 而樹谷園區在開發過程中卻一波數折,從2003年底許創辦人提出的"液晶電視專區"的構想開始,希望將液晶電視後段的電視組裝及關聯性零組件產業,集中在此一專區達成聚落效應。

     2004年台南縣府團隊及行政院丶南科共同合力配合奇美電子,從選址丶環評、區域分區使用變更,在短短一年左右即完成相關程序正式動工,效力之高誠令人敬佩。 可是產業環境瞬息萬變,由於中國市場的壓力,友達已率先在中國大陸成立後段LCM及液晶電視組裝,奇美在競爭壓力下被迫也要將後段組裝遷移到中國大陸設廠,所以"液晶電視專區"已不作液晶電視組裝,反而要朝向其上游的關鍵零組件,如關鍵面板TFT-LCD等,這是相對耗水耗電,但技術資金密集的產業,而且已在南科設立好幾廠,所以樹谷園區要往上提升作原在南科作的產業TFT-LCD,而且奇美也急著蓋第六廠,遂決定將第六廠蓋在樹谷園區,可是TFT-LCD如同半導体廠是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所以必須再作一次環評,但這一次的環評委員非常嚴厲,雖然每一次我都親自參加,但整個環評拖了一年多仍無法通過,最後附條件通過,包括十億多的回饋計劃及考古研究保存計劃,由於經由此一波折,奇美集團依環評承諾要作公益回饋計劃,乃成立樹谷基金,並成立台灣第一個民間考古隊,作考古研究及挖堀,並在"樹谷科學館"內設立2百多評的考古中心,使此一樹谷科學館成為環評公益回饋計劃的一部份,同時全國工業開發區的最特殊的成就! 然而產業環境變化加遽,2008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嘯,液晶電視及TFT-LCD產業急凍,歐美市場低瀰,中國內需市場擴大,家電下鄉,擴大內需,中國更利用此機會,開始運用市場優勢,要求TFT-LCD到大陸設廠,並吸引韓資廠到中國投資,友達公司原計劃的十代廠也已決定停建。奇美電為因應此一挑戰與變遷,乃於2010年與鴻海集体的群創公司合作,並將經營權交出。

     2012年上半年,因合併雙方歧見難解,且聯貸案的壓力下,奇美不得不全面退出奇美電的董監事。 滄海桑田,樹谷園區原為奇美電的液晶電視專區而開闢,但不到十年間奇美集團卻已退出奇美電的經營,誠如當時工業區公開徵求命名時,決定取名為"樹谷園區(Tree Valley)",當時承擔開發的聯奇公司林榮俊副董表示"產業鮮少能存活百年,但樹木百年之後,更形珍貴,所以園區要種十萬棵樹,產業也許不見了,但十萬棵大樹卻留下來了,這就是樹谷"。而不祇是這樣,園區的管理中心現在已化身為音樂廳,而滯洪池已成為美麗的景觀湖,7/14啟用的"樹谷生活科學館"更成為南台灣欣欣學子,學習科學,開啟科學觀念的學習中心!奇美集團在TFT-LCD液晶產業投資失利之際,仍然願意投入這種不收門票的文化教育事業,更值得大家敬佩。而作為本園區的催生者,也希望把一些故事留給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