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

如何治理永康、仁德水患?

《如何治理永康、仁德水患?》

如何治理永康、仁德水患,必須先了解曾文溪、台江內海、鯽魚潭及三爺宮溪的滄海桑田地理變遷的歷史。
台南永康在1828年前有本來有一個很大的湖叫鯽魚潭,是當時的府城八景,風景優美的地方。當時鯽魚潭的水是往北流到台江內海。

但因為1823年台南地區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豪大雨,曾文溪由原來往西港、佳里、將軍北注入海,而由安定鄉蘇厝西北處往南改道,直接注入台江內海,並由上游挾帶大量泥沙注入台江,導致台江內海快速淤積。
而直在1828年鯽魚潭北出口遭到淤積堵塞。因為連續大雨,鯽魚潭的水遂改道往南成為今之三爺溪。
而鯽魚潭改道往南流出後遂逐漸陸浮,人民爭先佔地圍岸作漁塭,接著又填土改為農田。
二次戰後台南市的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而擴大侵佔至永康、仁德原鯽魚潭陸浮之農地及三爺溪的舊河道。
所以逢大雨必淹,是那裡本來就是鯽魚潭及三爺溪的舊河道。是人類侵佔了大自然的洪泛區。
所以要徹底解決,必須「道法自然」,而且要有系統管理的方法!

所以有關永康、仁德(古鯽魚潭)三爺宮溪上游今天大淹水問題,這幾年我都鼓吹下列二項徹底治水的對策:
1、「道法自然」,在上游推動「鯽魚潭再現」系列滯洪池。並採取創新式區段徵收的方式取得治水用地,可以大幅減少徵收用地。有關創新式區段徵收再另案説明。
2、三爺溪/二仁溪交𣿬口,設立大型防潮閘門丶抽水站。

台灣治水問題也涉及中央政府權力及財稅下放問題。
到現在為止二仁溪、三爺宮溪仍屬於中央管轄河川、其治理計劃治水預算仍是由經濟部水利署管轄,經費也由中央補助。

許多地方淹水問題,也是中央管河川淤積嚴重所造成。
https://m.ltn.com.tw/amp/news/life/breakingnews/2882500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從村里長組黨,談村里的定位?

《從村里長組黨,談村里的定位?》

村里長們也要組黨,成立「基層聯盟」。全國村里長在今天(8/8)正式組黨成立「基層聯誼」,並由全國村里長聯誼會總會長楊鑫坤當選為黨主席。

目前村里的定位的確是不清楚,村里不是「地方自治體」(不是自治法人),照道理不應該有公職選舉。
但選罷法卻很奇怪的將村里長選舉納入選罷法予以規範。所以造成矛盾的定位。

我們認為鄉鎮市區下的村里範圍太小,而且既非地方自治團體,實在不宜再選舉,應該整合到鄉鎮市區的代表選舉中。應該讓村里社區成為單純的「地域性人民團體」,成為純粹的地域性民間組織,而不再是公職人員選舉。

由於村里長選舉造成地方基層分裂為兩派,對於地方合作反而造成困難。而且村里分成兩派,一派是村里長、一派是社區發展協會。對於目前非常重要的社區化保母、托幼、托老,本來交由地方的村里地區地方社區協會來辦理,不但可以減輕許多負擔,而且落實社區主義里鄰親近的關係,也可建立社區共同體的關係。甚至連最基層村里的環境清潔,都可以將完全下放給村里社區自己來執行,而根本不需要成立鄉鎮市清潔隊。
但因為基層村、里長選舉造成的地方派系分裂,造成社區執行上的困難。到底要由村里長執行?抑或社區發展協會執行?因為村里長不是法人,而造成實際執行的困難。

至於鄉鎮市區長及代表的選舉,我們認為應該採取全政黨比例代表制的選舉方式,以多數黨組閣。同時應該開放地方政黨。如此才能徹底杜絕買票黑金政治。

其實不祗是鄉鎮市區民代表應該全部採用比例代表制;縣市議員及直轄市議員,應該也要二分之一採取政黨比例代表制。如此才能夠讓地方熱心而有才華的專業人士,能夠有機會出來服務大家。

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選舉到了「政策買票」又一樁

選舉到了「政策買票」又一樁!

農委會要實施,農地對地補貼每公頃一萬元。
坦白講農委會補貼政策錯綜複雜,一般人大概不容易理解,也就沒有能力批判。
其實休耕補助本身就已有對地補貼的性質;而過去很多休耕二期(全年休耕),坐領休耕補助。後來政府規定祗能休耕一期,但基於選票考量,另一期用非常多的態樣及理由,而實質上讓農民達到跟休耕補助的收入。此外主要作物稻米、玉米⋯等又有保價收購,這些難道不具有對地補貼的替代性問題。而且農地又不課地價稅,老農又可領老農津貼,又可以合法蓋農舍,成為農舍別墅。

所以農委會如果要實施對地補貼,應該跟「休耕」及「保價收購」等「具有對地補貼替代性」的政策,一併整合綜合考慮,而且應該以不再增加新的補貼總額為宜。

而且農地現在已可以自由買賣不限農民才能買。所以對地補貼真的是照顧到弱勢農民嗎?

農委會説每公頃給付一萬元對地補貼是為了避免農地違規使用。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違規工廠本來就應該依照區域計劃法依法處罰,但政府卻以「工廠管理輔導法」掩護其非法,而不能即時開罰單、連續處罰,反而繼續縱容其違規。現在政府反而編預算一年七十多億元來對地補貼農地,根本無法達到保護農地的效果,反而是取消圖利違規工廠的「工廠管理輔導法」相關規定,才能真正保護農地。
政府花錢要有真正的效益,而不是選舉到了,假藉保護農地,以「對地補貼」之名,而「政策買票」!

如果小英政府真的有心要提升台灣農業,首先應該改善台灣農業人口高齡化(平均65歲)的困境,應該儘快實施「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讓老農民安心離農退休養老,將農地交給政府成立的農地銀行,讓年輕農民可以方便而便宜租金取得農地經營農業,也更容易擴大農場經營規模,達到更大的經營效益。
小英政府亂灑錢,卻沒有對症下藥,反而更扭曲產業的公平競爭,也造成其他行業的不滿。
農地不用課稅,政府又給錢;看在沒有農地的人眼𥚃,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