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憲法各表與政治禪宗公案


憲法各表與政治禪宗公案


       謝長廷10月4-8日訪問中國,並會見了包括王毅、陳雲林、戴秉國等人,一般認為中共給予相當高規格的接待;謝會見王毅後,事後謝召開的記者會表示:他向王毅表達「不承認有92共識」,並主張以「憲法各表」取代「九二共識」。由於謝此行事前獨派人士就採取嚴厲公開評判的態度,對於謝過去「一國兩市」「憲法一中」的主張深感疑慮;謝在訪問行程也很機巧的表達不承認92共識,也未再提一中,解除了獨派人士的猛烈炮火;但他所丟出的「憲法各表」,卻愰如「政治禪宗」的公案,蘊藏玄機卻也頗令人費解!

       謝此行大体上民進黨主要派系及公職都持肯定態度,尤其蘇貞昌主席及蔡英文前主席。其主要的背景是大家認為2012年小英敗選的關鍵之一是,中國政策,學界分析評估因民進黨中國政策而影響投票者約有4.5%,已幾乎將近小英敗選輸的票。敗選後小英的檢討,也認為應加強與中國的務實交流,民進黨主流公職的態度幾乎是務實交流。但是一提到「一中」,除了少數外,絕大多數還是不敢公開贊同的。

       謝此行也到東山島祭祖,並於祭祖中留下眼淚,也說就好像回到兄弟的家一樣,而在台灣引起物議!我個人認為留下眼淚是否有過度矯情?大家自有公斷,但因涉及個人主觀情感,實不便評論。但謝公開表示要正視台灣人民與大陸的歷史淵源及血緣文化的關係,這倒是一個持平之論!目前部份獨派人士企圖透過平埔血統及南島語系或越族,而建構不同於漢族的論述,這個論述固有助于族群在融合過程被壓抑族群文化之發揚與被尊重,對建構多元文化及血緣認同具有相當價值,對平埔族及文化得到更大的尊重有幫助,但這並無法否定漢人移民在血緣丶語言文化歷史存在的事實,所以謝的說法應可認為是持平之論。

      然而如何解讀謝所說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呢?禪宗一向有所謂的「文字障」,而如果有人蓄意創造一堆「文字障」,那大家就更累啦!

      如何解讀謝的兩岸關係的主張,可以將他過去所主張的四組概念,依其主張之先後次序並排,也許可以容易理解:
            「一國兩市」
            「憲法一中」
            「憲法共識」
            「憲法各表」

       以上四組概念究竟是並存?或者是後者否定前者?如果以謝訪問中國大陸前後的說法,一國兩市他至今仍是承認的。但他對「憲法一中」則推說是記者簡化的說法,他的完整說是「以中華民國憲法回應一中」,可是這兩種說法其實已自相矛盾,他說依現行中華民國憲法,高雄與廈門是同一個中華民國下的兩個城市;而且他也多次公開在立法院宣稱現行憲法是一中架構,目前他也沒改變他對現行憲法一中架構的解讀。所以這四組概念在謝長廷的主張是並存的。

       如果並存,則是否有矛盾?一國兩市與憲法一中,是謝對現行憲法的解讀,屬於個人的見解;至於憲法共識,謝長廷其實也承認有共識的部份,也有沒共識的部份,所以憲法共識其實祇是「國內不分藍綠尊重現行憲法体制的共識」,至於最關鍵的現行憲法是否一中?則顯然藍綠沒有共識,甚至綠色的團體內部也無共識。至於憲法各表則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自表彰各自的憲法,但這個顯然中國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四組概念嚴格來說並不矛盾。

        而既然四組概念並存,則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就是建立在「一國兩市」及「憲法一中」的前提下,其實完整的內涵應該就是「憲法一中各表」,否則即自陷矛盾;也就是無論是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都是一中架構憲法,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所以文字再怎麼天花亂綴,其實「一中」才是核心問題,也才是共產黨向謝長廷伸出橄欖枝的關鍵。

       既然「一中」是關鍵,那為什麼要搞一大堆文字障呢?這就是關鍵!國民黨過去談一中各表,但一中各表,中國祇接受「一中」,不理會「各表」,連陳雲林來台灣所經過之處,中華民國國旗都強迫收起來,可見「各表」中國不承認,卻是國民黨拿來騙老百姓自我阿Q的說詞。然而「一中各表」還是有一中,人民還是有被統一的直接聯想,還是會害怕,會影響到選票。所以不知從何時開始,國民黨就用「九二共識」替代「一中各表」,媒體開始大量使用「九二共識」,而少用「一中各表」,在野黨也陷入九二共識的陷阱。因為九二共識沒有一中的字眼,所以人民比較不會擔心比較沒有警覺,這就是國民黨高明的宣傳統戰策略。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時陷入「是否有九二共識?」的論戰,其實應是攻擊「一中」,卻反而淪為守勢!因為不管有無九二共識,國共兩黨都是一中原則,就攻他的「一中」就是了!

       至於謝長廷從「一國兩市」「憲法一中」一路轉進到「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其實道理是相同的。因為「在綠營的支持群中,一中是沒市場的」,2007年謝在「一中」的包袱下,仍能取得民進黨總統提名權,可以算是超級辯才,他很機巧的將他的主張定性為「對現有憲政實狀的解釋」,而又主張不滿憲政實狀所以要修憲制憲。雖然如此,一中的質疑,仍是他的問題,所以用「憲法共識」、「憲法各表」而「隱匿一中」以避免陷入「一中的質疑」。然而如前所述核心議題仍是「一中」。

      憲法各表能否為中國接受?中國對謝所提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的態度為何?目前中方尚未具體反應,理由是中國想要充分利用謝的影響力,來達到幾個目的:1、來警告國民黨,它不是惟一的選擇,形成國、民兩黨競相向中國示好的格局,以逼迫馬英九作更多的讓步;而具體的案例是最近中國在台留學生健保問題,國民黨提出比民進黨更優惠的政府補貼方案。2、引誘民進黨更多人接受憲法各表,進而接受憲法一中,讓民進黨更多抬面人士不敢公開反對一中,而孤立限縮民進黨內反一中的堅定獨派勢力。在這些目標正有效發酵下,中國不會這麼快去反駁謝的說法,而寧願任其各說各話!

      至於民進黨內憲法各表能否成為兩岸關係的定位呢?看來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無論蘇貞昌、蔡英文兩位角逐2016大位的人也都是夠聰明的不會涉入有「一中之嫌」的政策!

      謝長廷返國後公開表示他認為憲法各表是目前他認為最好的兩岸關係的定位,而且說如果有更好的能說服他,他會接受。其實兩岸的關係的客觀事實誠如李登輝時代所定位的「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祇是中國不接受罷矣!而此一特殊關係,包含    1、雙方有共同歷史丶文化、血緣的關係,也包含   2、中國大陸主張主權及於台灣。我一向認為嚴肅的政治法律術語無助于解決此一兩難而鬪爭的格局,中國不會接受「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也當然不會接受「憲法各表」,他們祇會接受謝長廷的「一國兩市」「憲法一中」的「一中」罷矣!所以2000年阿扁執政時正陷入廢核四風暴,我向他建議儘速推動兩岸直航,並將兩岸關係的「四不一沒有」重新定位為「兄弟之邦」。時隔12年,我仍然認為「兄弟之邦」的定位比「憲法各表」更好,而且也不需要對方的同意!為什麼「兄弟之邦」比「憲法各表」更適當,將另文說明!

後註:2013年6月27-29日謝在香港的研討會,中國的代表已明確公開表示不能接受憲法各表。其實這當然是中國不能接受的,聰明如謝者,豈非不知呢?他明知又為何作主張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