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環境教育與童軍的當代意義

環境價值的教育,是正規的學校教育所欠缺的,童軍活動正可彌補此一缺陷。這是我應全國童軍會邀請所寫的文章,闡述我對童軍發展之時代意義的看法,請大家參考:


環境價值與童軍的當代意義

        「童子軍」的創始人為英國的貝登堡爵土ROBERT S.S. BANDEN-POWELL(1857-1941年)。遠在學生時代,貝登堡爵士就喜歡野外生活。任軍職後,他在軍中見到部隊裡,官兵多存依賴欠缺自立性,保守而無創造能力,精神尤其散漫。因此他擬訂辦法,將部下分成若干小組,教之以觀察、潛涉、偵察等各種技術。並且要他們個別到野外獨立生活,以培養其獨立自主的精神,養成自治、自信、自立的能耐。後來貝氏將他這些經驗寫成「斥堠術」一書,出版後深受當時教育界之推崇與重視,在英國廣受歡迎,甚至被採用為訓練青少年的參考書籍。

        「斥堠術」一書的成功給了貝登堡爵土很大的啟示,認為是幫助英國青少年成長、陶冶健全品格,培養優秀公民的機會。貝登堡爵土在西元一九○七年夏天,帶領了二十名青少年到波里港的白浪海島(Brownsea Island in Poole Harbour)進行世界第一次的露營,結果證明這次露營是非常成功的。

        隨後在西元一九○八年初,貝登堡爵土寫了專為青少年訓練用的『童軍警探』(Scouting for Boys)ㄧ書,進而影響了全世界的青少年,發展成為童軍運動。

        因此童子軍的目標,在培養少年成為快樂健康有用的公民,而其方法則主要是透過野外生活的訓練。透過童子軍的訓練,青少年在與大自然互動的過程中,增加對自然環境的知識與體驗,在野外生活及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與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今世界最新的教育趨勢,在於強調地方文史、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等理念,以因應全球化潮流及在環境資源限制下的世界發展危機,以推動永續發展之地球村。童子軍的訓練內涵,正可與此趨勢相結合,並彌補學校教育之不足,是深值肯定與推廣的活動。因此我在台南縣長任內積極支持、推廣童子軍活動,舉其大者有如下之成果:

一、 舉辦三次全縣大露營
  1. 2005年在烏山頭童軍營地舉行全縣大露營 活動日期:94年3月2日﹝星期三﹞至3月5日﹝星期六﹞計四天。幼童軍在神源山宿營,童軍-國中生在烏山頭露 營,行義及羅浮童軍到關嶺國小登山。
  2. 2008年 5月28-30日 舉辦全縣大露營,童軍在珊瑚潭童軍露營地、幼童軍在神源山舉行,有六百多人參加。29日上午10時理事長冒雨主持開幕。
  3. 2010年11月10-12日舉辦全縣大露營,幼童軍、童軍、女童軍全聚在珊瑚潭童軍露營地。

二、 承辦或協辦支援全國性的大活動:
  1. 2006世界童軍百週年活動及第9次全國大露營。
    • 03.11縣長(本會理事長)在走馬瀨草原餐廳宴請「世界童軍亞太區委員」。
    • 07.27-08.02 參加慶祝 世界童軍百週年世界大露營-英國舉行。
    • 07.10動員縣府各科室全力協辦第九次全國童軍大露營--於走馬瀨農場舉辦。
  2. 2006.11.28-30 辦理95年台灣南區幼童軍團行政工作研習暨九年一貫課程綜合領域童軍教育研討。學員有72人,服務員30人,合計102人。
  3.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至9日(星期四)第一次全球華人童軍大露營—台灣台南烏山頭水庫舉行。
  4. 2009.10.31-11.1 承辦全國社區童軍聯團大會活動-於新營體育場。

        在當今高度都市化的時代,都市小孩一出生就生活在水泥叢林裡,人與土地的連結因此斷裂,城市兒童對於自然環境的認識,往往多來自於書本或電視而缺乏實際的接觸體驗,也因此欠缺對自己所生長土地的深刻感受與關懷。我從小生長在七股鄉下,泥土的芬芳、金黃的稻田、湛藍的海洋、潺潺的溪水與各種動植物的蓬勃生機等,這些造物者創造的自然奇蹟,對我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與感動,正是這樣深刻的感動基礎,培養了我深厚的鄉土之愛,並讓我在從政之後,不畏一切艱難困苦,在當時為求發展而不重視環境生態的社會氛圍下,默默忍受外界的誤解與抹黑,孤獨的反對嚴重破壞環境生態的七輕、大煉鋼廠的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並成功翻轉工業區開發的發展模式,推動七股潟湖與黑面琵鷺的保育,開創出以生態旅遊為主軸的發展模式。

        縣長任內,由於來自於對環境的體驗與知識,我不忘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初衷,成功爭取成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以及台江國家公園;開闢可永續發展的蘭花生技園區與太康有機專區;推動水水南瀛埤塘改造計畫,將葫蘆埤、小南海、德元埤改造成水綠交融的自然公園;將已成為臭水溝的鹽水月津港遺址改造成優美的水岸景觀,讓百年月津港風華再現;打造麻豆古港園區,將已消失的倒風內海以及被荒煙漫草掩蓋的古港遺跡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讓現代人得以在此走入歷史時空,感受大自然滄海桑田之偉大與緬懷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歷史,以體會人ㄧ生之渺小與謙卑;就算是在以冷硬的高科技為主軸的南科特定區,我也推動南科康橋計畫,打造科技、人文與自然環境結合的田園城市;而柳營、樹谷、永康等工業區的開發,在選址上不只避開環境敏感地帶,更以高比例的公共設施、環境綠化與滯洪池等,建構可與環境生態相融合的工業區,例如樹谷,就種下10萬顆樹,並以樹谷為名,而在道路的命名上,我們也儘量以古地名為名,在環境空間中融入時間縱深,以保留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此外,為了擴張兒童對自然環境的體驗,我甚至建設南瀛天文教育園區,讓南部的兒童也可仰望美麗的星空,延伸宇宙空間的無限想像。

        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為大台南直轄市後,新的市府團隊因為對整個鄉村地區不熟悉,忽略鄉村發展的價值與過去縣府時代為活化鄉村,尋找、發展鄉村特色以平衡城鄉差距所做的努力,導致縣市合併後城鄉差距進一步擴大,原台南縣部分因而產生邊緣化的危機。

        台灣並不大,不應存在南北與城鄉的差距,產生都會與鄉村觀點的對抗,我們同在台灣這條船上,是生命與生活的共同體,為了讓全國人民更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形塑健全的台灣公民意識,我們應更加重視以環境價值為基礎的教育。而全國的童軍會,正是嫁接此一城鄉連結推動環境價值教育的橋樑,透過更多童軍活動的舉辦,積極推動鄉村區與城市小孩間的交流,促進城鄉間生活經驗的互動與相互理解,並讓更多都市的小朋友得以到鄉村區進行野外露營、體驗自然、進行環境探險活動,增加環境互動與接觸土地的機會,別讓我們的下ㄧ代宅在都市的水泥叢林裡,成為灰色的人生,要讓我們的青少年遠離電視、電腦螢幕,走出戶外,走向田野,走入自然,培養綠意盎然的彩色人生,藉由與大自然環境的接觸體驗,擴展視野、開拓胸襟、增長見識,增加對土地的愛與關懷,以培養不分彼此而具有整體觀的台灣公民,促進社會的理性祥和,這正是台灣發展成熟的公民社會過程中,童軍會所可扮演的關鍵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