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日 星期六

台灣鹽業生態文化村



晴朗炎熱的夏天,沿途是魚塭、瓦舍,空氣中還有鹹鹹的海水味,這裡是七股鄉,也是我的家,身為鹽分地帶的子弟,對於七股鄉總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

台灣西南沿海地區,因為晴天多、陽光強,適宜曬鹽,七股鄉是台灣鹽業發展中相當重要的地區,台灣傳統的曬鹽方法採「天日曬鹽」,靠強風、烈日、高溫,將海 水中的大量水分蒸發掉,最後收鹽。

鹽光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8年,由台鹽退休或離業之鹽務人員與鹽工共同組成,除了籌建台灣第一座鹽業博物館外,原計畫籌建台灣鹽業生態文化園區,後來因 為台鹽民營化而中斷。



台灣傳統曬鹽產業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供應台灣地區甚至外銷國外賺取外匯,維繫台灣經濟發展,自1665年至2002年結 束,這388年的白金歲月,見證著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與文化。  

如今的七股鹽場雖已不再曬鹽,但在鹽光文教基金會及當地朋友的努力下,「台灣鹽業生態文化村」已成為鹽業文化的傳承場域,將台灣鹽博物館正對面之台鹽公司 七股鹽場主管宿舍加以重新整修活化再利用,成為提供寄宿服務的「鹽鄉寒舍」,串連鹽山、台灣鹽博物館、台灣鹽樂活村、七股鹽田復曬區、鹽警碉堡、七股鹽場 辦公室、七股鹽場宿舍區與七股鹽場機關車庫等鹽業文化資產,讓所有遊客從清晨到黃昏,體驗不同風貌的七股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