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西門商場是違建問題?或是在地經濟的機會?

       今天(8/11)上午乘著南下參加榮宗祖父的告別式,特別安排到西門商城拜訪即將面臨市府拆除的11戶商家代表清秀佳人布店的葉素汝。
       載我的朋友住在市區,很熟悉市區環境,但不想把車停到海安路地下停車場,結果早上十點多,在附近主要道路繞了十多分鐘仍找不到路邊或平面的停車場,最後祇好還是停到海安路地下停車場。讓我們感慨市區停車問題的嚴重性。
       經過了淺草新年天地,看到著名的郭綜合醫院,也看到「西市場」的北側門,又經過歷史上著名的抗日「西來菴」舊廟,終於進入西門商場,有一位招呼我來作衣服。終於見到葉小姐及11戶西門商場面臨拆除威脅的店家。
       我們先把古蹟「西市場」裡外及週邊均勘查了一遍,真的有些亂!
       西市場本館建於1912年為市定古蹟,也是古蹟整建的標的。而西門商場(原名淺草商場),建於1933年,為日本人經營的商店街。而目前是中南台灣最重要的布料集散中心,有42家相關的商家,被譽為台灣手作族的天堂。聽到這一個特色,勾起了我的好奇與想像。
       西市場的古蹟整建,其實源自十多年前許添財前市長任內,為了整建西市場古蹟,指派許陽明副市長負責。
       許陽明副市長代表市府與業者協調,由市府出資出面拆除1.5米的防火巷,並供市府興建保護古蹟的大鋼棚,來作為先期保護古蹟的設施。由於當時市府執行拆除8家店家隔出了1.5米的防火巷,拆除的都是檜木的木構屋,所以市府也同意店家就地整建。至於北面三家則早在光復後不久(在民國48年以前,估計約在民國45年前後)就已經從原來木構屋改建為水泥洗石建築。
       而且目前的商家都跟市府有正式的租約,租約內容都是建築敷地(租地建屋),他們的建築也早在日據時代都已經建築完成,而享有建築物所有權。有的事後改建也都是在63年建築法施行前,即已蓋建完成的既成合法建築。至於部分在建築法實施後改建者,雖未正式取得建築執照,但因為租約的內容就是建築敷地,所以改建也完全符合租約。
       文化局要求強制拆除4.5米,恢復1933年的歷史原貌,聽起來似乎有古蹟歷史風貌的理想,但現實上早在戰後臺南人接手商店街後,即已改建為目前的現狀。而且俟後市府均已透過歷次的租約及房屋稅追認了現狀。
       所以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單純古蹟、歷史空間恢復的問題,而是這些店家已經有合法租屋建地的法律權利問題!
       市府向店家及各界表示如果不拆除11戶的4.5公尺,古蹟的預算會被收回。事實上拆除西門市場11戶4.5公尺跟西市場的古蹟整建根本無關,而且沒有拆除也並不會防害市府的古蹟整建工作。所以市府實在不必要橫生枝節,反而應該專心施作古蹟。
       其實西門商場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及價值,而且目前仍是臺灣布料集散中心,也是手作族的天堂。而且台南本身也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紡織成衣的重鎮,所以政府如何輔導業者成立一個自治會,並將整體商場環境整理好,將此手作產業的特色,予以發揚光大,朝向產業振興的方向努力,才是西門商場的真正的重點!
       西門商場不是拆除違建的問題,而是一個振興台南老城區在地經濟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