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永康丶仁德應如何徹底治水?----道法自然,恢復古鯽魚潭!

今天(2016/9/6)仁德永康大淹水的區域,這𥚃是三爺宮溪的上游,也是歷史上古鯽魚潭的遺址,是人民填土開墾侵佔古潭底而成。
在古潭底及三爺宮溪上游的低窪地區如何治水?究竟是採取築堤圍堵式的治水方式,抑或是應該採取滯洪池式(部分恢復歷史古鯽魚潭的滯洪池式)的方式?
的確是重複歷史的大禹治水「疏導式」與袞的「圍堵式」治水方式之爭!
永康蔦松高速公路旁永康大排之分洪道,及仁德滯洪池,以及將軍溪治理捨高堤而增加寛度,都是我在縣長任內不同於傳統水利規劃單位,所採取的「道法自然」「系統性治水」的治理成果。當時水利局長彭紹博在想法上跟我非常配合,後來並𣿬整各項治理計劃編成「台南縣治水白皮書」,為全台灣惟一發表治水白皮書的縣市。
而且我們的治水都是與景觀思考並進,這些都是「道法自然」丶「系統化思考」的結果。
要徹底解決仁德高速公路以北到永康大灣丶崑山一帶人口密集區的歷史性淹水問題,看來也惟有走向「道法自然」的方式,將這一帶現有的農地全部禁限建,並採取全區域整體思維,採取創新性的區段徵收的方式,來恢復古鯽魚潭的滯洪池功能。
恢復古鯽魚潭這個構想,並没有放在台南縣治水白皮書,主要的原因是三爺宮溪當時是中央管河川,整體整治計劃是由中央(水利署六河局負責),縣府祇有建議的權限。但仁德滯洪池是當時我們提出的緊急治水方案之一。
2015/1/12到永康崑山地區送別生春堂製藥廠鄭慶祥董事長時,看到市府圍堵式治水方式有感,寫下這篇文章「大灣排水的圍堵治理有感」(蘇煥智部落格2015/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