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宣言 ~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


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宣言
~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
蘇煥智
2012/4/5
壹、    前言:
    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前主席輸了79萬多票,超乎大家預期。馬英九總統治國無能,滿意度低落,竟能以犧牲台灣主權,換取中國讓利來贏得連任。北京不只政策配合,迫使大企業主紛紛站出來公開挺九二共識,甚至全力施壓動員台商、地方派系,支持馬英九,已儼然成為另一個競選總部!這是一場極為不對稱的選戰!選後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立即高調到南台灣各鄉鎮走透透,有如謝票之旅!
    馬英九總統連任後,為回報中國的支持,選後即大幅開放兩岸政策,中國政經勢力大舉東進,以商逼政的能力更為增強,甚至於滲透台灣政府,使台灣朝向一國兩制、香港化的方向傾斜,主權流失的危機升高,未來將是國共聯手促統,溫水煮青蛙的關鍵四年,而四年後民進黨所面對的挑戰,也將更形艱困。

貳、    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歷程統治者及被壓迫者相對清楚:
    第一波民主運動可從228事件開始,一直到國會全面改選前,世界處於二極對立的冷戰結構,全球化趨勢尚不明顯,台灣內部主要是反抗一黨專政的極權統治,以體制外的黨外政治運動為主軸,結合選舉路線,所進行的追求民主自由等基本人權,反抗威權統治壓迫的運動。
    第二波民主運動,從國會全面改選開始,一直到2000年政黨輪替止。李登輝成為第一個台灣人總統後,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開始模糊淡化,民進黨也進入以選舉路線為主的發展,以贏得執政為目標,逐漸淡出社會運動路線。同時世界進入後冷戰時代,全球化趨勢逐漸加速,台灣產業外移,空洞化危機顯現,李登輝採取戒急用忍政策因應,而民進黨也展開中國政策大辯論,確定強本西進的路線。

參、    2000年政黨輪替後迄今,內外在環境丕變,台灣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    外在環境劇變:
1.  全球化加速:
   
上個世紀隨著資訊、通訊的革命,網際網路環境愈趨成熟,知識與資金流動加快,全球化因此加速進行,亞、非、南美等後進國家開始快速投入資本主義市場的發展。
2.  中國崛起: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境界,從2000年到2010GDP成長四倍,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但未受影響,更因歐美經濟的衰退,而大舉提升其在國際政治經濟的地位。中國也從資本輸入者逐漸轉為資本輸出者,與美國競逐全世界的天然資源,台灣與中國之間,也不再是產業西進問題,更面臨中國政經勢力開始大舉東進的挑戰。
   
而隨著中國崛起,中國在軍事上也大力投資,顯露大國霸權主義,2010年起從釣魚台事件、東海爭議、南海爭端等一連串強勢作為,開始引起周邊國家的不安,並直接導致美國大動作加速重返亞洲布局。
二、    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1.  產業被迫外移,產業空洞化: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大量吸收台商,利用台商的技術與資金快速發展,造成台灣產業外移,產業空洞化及結構性失業等危機。然而隨著中國崛起之後,台商的重要性隨之降低,而過去與中國在經濟上的互補關係也逐漸轉為競爭關係,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形成比以往更為巨大的壓力。
2.  產業轉型及全球化布局不足:
與韓國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力圖振作,並積極發展文創產業與進行全球布局的作為相較,台灣不但未積極進行全球布局,營造國際品牌及通路建構,文創產業發展也相對落後,產業結構轉型及技術升級緩慢,就連高科技產業擺脫不了代工模式,導致全球競爭力下降,薪資所得長期陷入成長停滯的困境。
3.  加深對中國基繼依賴,中產階級流失,社會M型化發展:
國民黨凡事靠中國的經濟思維,導致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持續加深,而隨著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成形,若無良好的產業發展策略,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將更惡化,進一步造成台灣中產階級流失與貧富差距擴大,深化社會朝M形化發展而陷於不安。
三、    對台灣政治的衝擊:
1.  轉型正義未落實,威權勢力復辟:
媒體資源不平等,檢調辦綠不辦藍,民進黨被抹黑成貪腐集團,導致領導社會捍衛台灣自由、民主、人權的正當性遭弱化,加上政黨輪替後,人民以為台灣已邁入正常民主國家的政黨論替模式,統治與被統治者及剝削與被剝削者的感受模糊淡化,以致當前威權勢力復辟,社會卻無法凝聚當年反對運動的能量。
2.  中國政經勢力大舉入侵台灣:
以經利誘以商逼政,深入地方派系,甚至已收編部分國民黨的政治人物,並逐漸滲透政府部門,國共聯手制台不但早已成形,國民黨甚至有被共產黨凌駕操控之虞。
3.  台灣主權流失、浮現香港化的危機:
國共聯手制台,到2012年總統大選更從暗的以商逼政到明的以商促統,馬英九總統連任後,台灣更進入溫水煮青蛙促統的關鍵四年,台灣浮現香港化的危機。加上威權復辟及中國勢力滲透媒體,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逐漸到退,台灣民主運動正遭遇國共聯手制台所設定的「鳥籠式民主」的框架。

肆、    台灣為何需要推動第三波民主運動?
一、    光靠選舉救不了台灣、只靠選舉路線贏不了下一次選舉:
台灣的處境並非正常民主國家下的政黨公平競爭,我們所面對的是坐擁龐大黨產的國民黨及全世界資源最雄厚的中國共產獨裁政權,馬英九連任後,中國勢力將更深入滲透台灣。若對此一局勢沒有清楚的認知與正確的對策,我們所面對恐不是最後一哩路,而是四年後更高的一座山。這就是我們認為光靠選舉救不了台灣、只靠選舉路線贏不了下一次選舉的原因。
二、    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就是台灣新公民運動:
台灣過去第一波及第二波民主運動主要是以政治、民主、自由等基本人權及政治議題為主的運動,以推倒國民黨執政為目的,經過幾十年選舉的演化,讓民進黨逐漸成為選舉利益導向的政黨,卻與創黨精神漸行漸遠。
第三波民主運動就是要重拾台灣民主運動的初心,以捍衛台灣主權及國家安全為核心,關心人民福祉為依歸,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為目標,推動對公共事務、公共政策及公民參與的「台灣新公民運動。」。
讓民進黨成為吸納各界關心公共事務、關心台灣前途之人才的最大整合平台。也唯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團結台灣各界菁英,擴大社會的支持與信賴,突破國共聯手制台的格局,讓民進黨重返執政。

伍、    第三波民主運動的內涵:
一、    更堅定捍衛台灣主權的立場:
   
ECFA時代,涉及中國之經貿、文教交流等政策,民進黨應成立「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評估」的把關機制,以避免主權弱化,國家安全被滲透。
二、    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降低對中國經濟依賴:
   
本次敗選最大的原因是人民對民進黨解決經濟問題的信賴度不足,且對中國經濟依賴越深,中國以商逼政的力量就越強,所以民進黨要重返執政,就必須提出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強化台灣全球佈局的具體經濟政策,以獲取人民的信賴。而煥智在台南縣長任內,透過開闢3個工業區、蘭花、芒果等農產國際行銷、輔導產業升級等作為,讓台南縣經濟成長136%的具體經驗,提出改善台灣經濟的方案如下:
1.  改善台灣投資環境:
   
釋出台糖土地,開闢低價工業園區,並務實檢討外勞政策,吸引台商回流,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2.  擴大資源,協助傳統產業升級:
   
改變政府過去只重視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卻忽略傳統產業的偏差,應擴大對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輔導資源,並結合全國性的公會、協會及學研單位,成立策略聯盟,推動創新研發及國際行銷。
3.  強化南向經貿戰略布局,擴大台灣經濟縱深:
   
台灣近鄰的南方國家,東南亞及南亞地區是一個總人口超過20億的市場,過去10年經濟成長超過3倍,形成亞半球崛起的新局,日、韓、中等國皆以國家力量結合企業大舉進行南向布局,台灣政府卻長期忽略這些國家,任憑中小企業單打獨鬥,風險大增;政府應體認南方國家的經貿戰略價值,並投入資源,研究南方國家、培養語言、法律、經貿人才,發揮整合力量,以團隊方式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布局此一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
4.  改造農業結構、活化農地、發展新的綠金產業:
   
隨著全球人口暴增及氣候變遷,缺糧危機增加,又因為全球經濟成長所得增加,消費者對食的品質及健康需求大增,農業已被公認為全球的綠金產業。
    
農業曾經是台灣戰後外銷帶動經濟成長的基礎,經過幾十年後,雖我們仍擁有紮實的農業技術,及良好的農作生長環境,卻因為不合時宜的政策,導致農地零碎化、農民高齡化、休耕面積廣大,任由良田荒蕪,有志於農業之人才卻無地可用,讓綠金產業無從發展。
   
我們認為應改變不合時宜的農業政策,將休耕改為對地補貼及建立離農退休制度,將退休農民的農地交給有心於農業的年輕人,如此才能大幅讓農業人口年輕化,並擴大農地耕作面積。
   
並藉由年輕農民,導入農業知識經濟,提升農業科技,發展精緻農業,並強化農業國際行銷,發展台灣新綠金產業。
5.  發展以台灣故事為題材、具台灣特色的文創產業:
   
韓國在1998亞洲金融風暴國家經濟破產後,卻大幅投入文創產業的發展,大量以韓國歷史為題材的電視、電影,不但讓韓國人信心快速恢復,更成功建立韓國品牌在國際的地位,如今國民所得已經超越台灣,
    台灣應該吸取韓國經驗,下定決心推動以台灣故事為題材,具台灣特色的文創產業,去年魏德聖所拍攝的賽德克巴萊一片的成功,成為台灣人的驕傲,證明台灣也有能力做得到。我們認為民進黨應該成立網路台灣故事館,彙整台灣故事及鼓勵小說、劇本創作等,提供更多文創人士所需的創作題材,期待出現更多的魏德聖、吳念真,藉由文創產業模式推動台灣新文化運動,重建台灣人的國家認同及自信心,並藉此行銷台灣,建立台灣的國際品牌。
三、    推動立委選制修憲,改善立委席次分配與得票率不相當現象:
   
推動仿效德國聯立制的立委選制修憲工程,使立委席次與本黨得票率相符,改革目前票票不等值對民進黨不利的選制。
四、    北台灣贏的策略:
全力推動育兒津貼等社福運動及北北基宜核四停建公投,以讓民進黨反攻北台灣。
五、    推動城鄉總體營造深耕基層:
推動全國319鄉鎮城鄉總體營造運動,深耕基層,廣納人才,以迎戰有史以來最艱困的201471選戰。

陸、    蛻變民進黨~從選舉機器到公民運動中心:
為推動新公民運動,民進黨的組織必須進行調整,從選舉機器轉型為一個以服務及政策為導向的新公民運動中心。並藉由提倡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建構公民社會,以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吸納更多人才,隨時為重返執政做好準備,因此民進黨組織應進行如下調整:
一、    強化地方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各縣市黨部成立弱勢關懷中心,成立各立委選區服務處及容許成立鄉鎮服務處,以落實基層服務,成為服務導向的政黨。
二、    整合政策會及智庫,提升為影子內閣:
合併政策會與智庫,發揮整合效益,並相對行政院各部會成立對應部門,容納專職人員與專業顧問團,以培育資深國政人才。
三、    將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轉型為新公民運動中心:
以政策及運動為導向的新公民運動中心,推動前述的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

柒、    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對亞太和平的重要性:
   
推動第三波台灣民主運動就是要堅定捍衛台灣的主權,以及台灣人經過幾十年奮鬥才好不容易爭取到「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生活模式,而捍衛台灣主權,就是依據民進黨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捍衛台灣的現狀。所以民進黨的主張不是在改變現狀,國共兩黨所宣稱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原則,才是違反民主,侵犯台灣2300萬人的選擇權,企圖改變台灣的現狀。
   
台灣人民不應妄自菲薄,捍衛台灣所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不只是關係到我們的命運與前途,在世界史上及促進人類和平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因為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雖然已讓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經濟發展雖有成就,但也面臨中國共產黨一黨獨裁專政體制,能否繼續維持經濟成長的考驗,也就是能否擺脫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的問題。經濟成長帶來社會的多元複雜,以及人民知識及權利意識的提高,讓大規模的群眾抗爭次數估計每年超過十萬次,讓中國維穩的預算超過其軍事支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能否民主轉型的關鍵期。台灣的民主經驗,將對中國14億人口未來能否和平民主演化,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果與參考價值。
   
同時,隨著中國崛起,中美兩大超強的潛在衝突,已成為亞太和平最大的威脅,台灣現狀的改變,更是兩強衝突的導火線。因此,依據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之主張捍衛台灣主權,就是捍衛台灣現狀,正符合亞太國際和平秩序的需要。而國共兩黨所宣示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原則,才是改變台灣現狀,成為亞太現有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埋下未來中美衝突的危機。
     
第三波民主運動----新公民運動,不只是深化台灣的民主,捍衛台灣的前途,更是中國民主化及亞太和平命運之所繫。

捌、    結語:
    2012
年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已顯示台灣正走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在國共兩黨促統的壓力下,台灣究竟要步上一國兩制、香港化的後塵,抑或人民能夠覺醒,共同捍衛台灣的獨立、自主,捍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人權與法治。
   
我們深信光靠選舉路線,已無法捍衛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台灣必須深化民主,才能抵禦國共聯手,政經滲透的龐大統戰壓力,這就是為何必須推動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一個以關心人民福祉,關心公共事務,提倡公民參與的新公民運動,超越政黨對立,團結所有人民,如此才能深化民主,捍衛台灣。
   
作為一個自1977年,在台大學生時代就投入台灣民主運動,至今已35年的民主老兵,煥智念茲在茲的就是台灣主權的確保,我們也相信所有關心台灣前途者都有共同的信念,在此一歷史關鍵時刻,該是放下個人權位思考,超越個人利益計算,義無反顧,勇敢站出來攜手捍衛台灣前途,唯有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得到確保,所有為台灣民主奉獻一生的朋友們,此生才不會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