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曾文溪鐵道橋擬保留


[2007生活札記] 2007-05-25 15:34 瀏覽人次(2066)

        縱貫鐵路由善化鄉東勢寮北上到官田鄉拔子林,間有曾文溪阻隔,日治時代,即闢建鐵道橋跨越河床,連貫兩地,這座第一代的曾文溪鐵道橋,距今106年。
        台灣鐵路局接手後,於第1代橋西側,另建第二代橋,以因應河道嚴重南移的環境條件,1953年動工,歷時1年4個月完工,這也是國民黨政府遷台後,所興建的第一座鐵路橋樑,長達7百多公尺。

曾文溪第二代鐵道橋部份橋身及橋墩。文化局提供
     近來台鐵為提高行車速度以強化競爭力,已在第二代橋東側(上游)發包興建第3代橋,預計明年底完工通車,屆時將拆除第二代橋,官田鄉親有不捨之聲,向我反應,今天(5月24日)我和他們一起去現勘,認為鄉親的想法很實在:2代橋具歷史意義,且保留下來也可方便官田鄉民往來南科、善化。


與官田鄉親實勘二代橋。黃崇榮攝

     原則上,保留二代橋的構想應可落實,現勘時,台灣鐵路局代表已表達誠意,二代橋可移撥縣府接管,水利署方面初步評估,也顯示二代橋和三代橋並存,尚不致影響行水安全需求。 鄉親的建議純樸可愛,他們要求保留二代橋專供機車、腳踏車和行人使用,我發覺真這樣做,再配合妥善的配套,一定可以帶動地方觀光。


與水利署員和台鐵公司代表在曾文溪堤岸內現勘二代橋。黃崇榮攝
     漫步在橋上,我們可以很貼近曾文溪,步行穿越一條河流的感覺是相當奇特的,尤其是穿越像曾文溪這樣的河流,她是孕育台灣本士文化的搖籃之一。
        當時拆除第一代橋時,只保留橋墩及南北兩則橋台各1座,我們無緣目睹一代橋的風貌,不過走在乾涸的曾文溪河床,還是看得見當時的橋墩基底。如果二代橋成功的保存下來,屆時,老中青三橋各自帶著時光的皺紋,同時出現在曾文溪行水區內,應是難得一見的地理景觀。


二代橋北側橋台。黃崇榮攝

一代橋南側橋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