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團結、開創、再執政~蘇煥智民進黨主席參選聲明


團結、開創、再執政
蘇煥智民進黨主席參選聲明
蘇煥智
2012/3/14
北京是另一個競選總部
2012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前主席輸了79萬多票,超乎大家預期。馬英九總統治國無能,滿意度低落,竟能以犧牲台灣主權,換取中國讓利來贏得連任。北京不只政策配合,迫使大企業主紛紛站出來公開挺九二共識,甚至全力施壓動員台商、地方派系,支持馬英九,已儼然成為另一個競選總部!這是一場極為不對稱的選戰!選後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立即高調到南台灣各鄉鎮走透透,有如謝票之旅!

台灣面臨香港化危機
馬英九總統連任後,為回報中國的支持,選後即大幅開放兩岸政策,中國政經勢力大舉東進,以商逼政的能力更為增強,甚至於滲透台灣政府,使台灣朝向一國兩制、香港化的方向傾斜,主權流失的危機升高,未來將是國共聯手促統,溫水煮青蛙的關鍵四年,而四年後民進黨所面對的挑戰,也將更形艱困。

對中政策四大原則
台灣正走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面對國共聯手促統的壓力,民進黨必須更堅定捍衛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並依據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堅持任何台灣現狀的改變必須經過2300萬人民同意;而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就是朝向一國兩制終極統一,是未經人民同意即改變台灣現狀,這是剝奪人民的選擇權!
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全球化及中國崛起的事實,在後ECFA時代兩岸交流更趨密切,涉中國的經貿、文教交流等政策應以「主權堅定,觀念務實、策略靈活、風險分散」四大原則來因應,並成立「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評估機制」進行把關,在不違反國家安全與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務實開放。

重返執政之路~第三波民主運動
回顧台灣的民主運動,第一波是1990年國會全面改選前,反抗威權統治的政治運動;第二波是2000年政黨輪替前,透過選舉爭取執政;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威權勢力復辟,國共聯手制台,我們體認到在資源極為不對稱的選舉環境下,「光靠選舉救不了台灣、只有選舉路線贏不了下一次選舉」,所以民進黨必須重拾台灣民主運動的初心,推動第三波民主運動,也就是關心人民福祉,關心公共事務,提倡公民參與的新公民運動,如此才能深化民主,結合人民力量,捍衛台灣,也才能感動人民,重返執政。

領導經濟議題,贏得人民信賴
本次敗選的主要原因,在於人民對民進黨處理經濟問題能力的信賴度不足。煥智在台南縣長任內,開闢3個工業區、蘭花芒果行銷國際、輔導產業升級等,讓台南縣經濟成長136%。煥智以拼經濟的具體經驗,認為民進黨應推動:  
1.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吸引台商回流;  
2.擴大資源輔導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  
3.強化南向經貿戰略布局,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4.將休耕改為對地補貼及建立離農退休制度,以吸引年輕人回鄉、發展綠金產業;  
5.發展以台灣故事為題材、具台灣特色的文創產業。藉由領導經濟議題,提出具體政策,以重建人民信賴。

北台灣贏的策略
民進黨要重返執政,關鍵在於如何突破弱勢的北台灣!煥智1992年第一次選立委時推動老人年金,翻轉民進黨在鄉村區的支持,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經驗。北台灣年輕人居多,生活不易,以致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民進黨應仿效當年推動老人年金的氣魄,勇敢推動:「比照老農津貼,6歲以下小孩每月發給7,000元的育兒津貼;並推動5年內完成公有社區托育制度及建設。」。同時在311日本福島核災後,人民憂慮核四安全,民進黨應積極推動北北基宜核四停建公投。這兩者都是新公民運動的重要項目,也是民進黨在北台灣贏的策略。

改造民進黨,迎戰2014
2014年底七合一選舉,是民進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台灣第一次,包含直轄市的市長、市議員,縣市長、議員、鄉鎮長、鄉鎮代表,及全國的村里長,一起改選;七種選舉綁在一起,將更有利於國民黨的買票。面對此一空前嚴峻的考驗,民進黨必須強化基層服務,推動黨務改造:  
1.恢復黨員的初選投票權。  
2縣市黨部成立弱勢關懷中心。  
3.立委選區設立服務處。  
4.恢復鄉鎮得設黨服務處。  
5.推動新公民運動及全國各鄉鎮的城鄉總體營造,廣納人才,擴大參與,蛻變民進黨。

團結民進黨,2016再執政
台灣正走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煥智自1977年,在台大學生時代就投入台灣民主運動,在此一歷史關鍵時刻,宣布投入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我的參選就代表:
1. 中生代、新氣象,承先啟後、世代合作。
2. 沒有派系包袱,超越派系利益,團結民進黨。
3. 擔任黨主席絕不參與2016總統選舉,專心改革,打贏2014七合一選戰。
煥智誓言要做民進黨的桶箍,團結全黨,結合人民,守護台灣;也將以全球的視野,開創的精神,振興台灣的經濟,提升人民的福祉,讓民進黨成為台灣的希望,在2016年重返執政。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如何解套公投法,推動北北基宜核四停建公投


如何解套公投法,推動北北基宜核四停建公投

蘇煥智
2012/3/8
核四為中央政策,依據公投法的規定,若要推核四停建公投,就必須是全國性的公投,然而全國性公投的聯署門檻高,成案不易;且核四主要供電北部縣市,其危害主要也在北部縣市,對其他縣市人民衝擊影響不大,要全國人民一起決定核四續建與否,並不合理,然而要推動北北基宜縣市核四公投卻又受限於公投法之規定,中央政策不能交由地方縣市公投複決。


由於全國性公投的推動極為困難,而公投法因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想透過修訂公投法來賦予北北基宜等地方縣市辦理核四公投複決的法源又極為困難,以致核四公投多年來沒有進展。

然而要解決上述的困難,讓北北基宜得以透過公投複決屬於中央政策的核四興建,並非不可能,因為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已經在法律上開了地方複決中央政策的先例,其第11條規定:「...場址所在地縣(市)辦理地方性公民投票,不受公民投票法第二條之限制。...,排除了公投法第2條限制地方性公民投票僅限「地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複決」,而賦予地方得就屬於中央政策的「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進行公投複決。既然低放射性的「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都已可以交付地方公投決定,那麼危險性遠高於廢棄物最終處置場的核四廠,當然就更應該給地方人民來公投複決,而其具體的做法,就是比照「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第11規定,在「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增列相關條文,排除公投法第2條限制地方性公民投票僅限「地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複決」,使北北基宜等縣市民眾可對核四興建與否進行公投。

另外,就現行公投法規定通過公投案的門檻極高:「投票人數必須高於縣市投票權人總數的二分之一」,也就是投票率必須高於50%,且同意票數高於反對票數時才算通過,因此反對停建的人只要鼓勵大家不去投票,就能讓停建案過不了關,這是極為違反民主精神的。然而就降低投票率門檻的部份,法律也開了先例,也就是「離島建設條例」第10-2條之規定,降低了投票率的門檻,使投票人數不受公投法:「縣(市)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因此也可比照「離島建設條例」,將該部分條文增訂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中。

根據前述,我們只要先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的修法,賦予地方得以公投核四的權力,再降低投票率門檻的限制,推動北北基宜的核四停建公投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推北北基核四停建公投,既是落實「民進黨行動綱領64條反對新設核能發電機組,積極開發替代能源,限期關閉現有核電廠」之規定。同時也是我所構思的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即新公民運動系列的項目之一,因為核四停建透過公投的方式來推動,將可帶動人民開始關心攸關其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並可透過公民投票增進人民的參與,並使其參與對政府政策與行為產生實質的法令約束效果,這也正是人民期待於民進黨所該發揮的社會領導功能。而舉辦核四公投的最佳時刻就是在2014年與七合一選舉同時舉辦,藉以降低政府辦理選舉及人民參與投票的成本並提高投票率,以引領風潮加速推動非核家園的實現。


參考法律:
1. 「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第11條(排除公投法第2條。
2. 「離島建設條例」第10-2條(排除公投法第30條)
修改法律:「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





附件:




名  稱
公民投票法
修正日期
民國 98 06 17

2

本法所稱公民投票,包括全國性及地方性公民投票。
全國性公民投票適用事項如下:
一、法律之複決。
二、立法原則之創制。
三、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
四、憲法修正案之複決。
地方性公民投票適用事項如下:
一、地方自治法規之複決。
二、地方自治法規立法原則之創制。
三、地方自治事項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
預算、租稅、投資、薪俸及人事事項不得作為公民
投票之提案。
公民投票事項之認定,由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 (
下簡稱審議委員會) 為之。

名  稱
公民投票法 
修正日期
民國 98 06 17

30

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投票人數達全國、直轄市、
() 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效投票數
超過二分之一同意者,即為通過。
投票人數不足前項規定數額或未有有效投票數超過二
分之一同意者,均為否決。




名  稱
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 
公布日期
民國 95 05 24

11

本法第九條、第十條核定建議候選場址之公告,應於
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該場址所在地縣(市)辦理地方
性公民投票,不受公民投票法第二條之限制。經公民
投票同意者,得為候選場址。
前項之候選場址有二個以上者,由主辦機關決定之。
第一項地方性公民投票之公聽會及投票程序,準用公
民投票法之規定辦理。
第一項之場址公民投票應同日辦理,辦理公民投票所
需經費由主辦機關編列預算。
選定之建議候選場址所進行之地方性公民投票,其結
果、罰則與行政爭訟事項依照公民投票法相關規定辦
理。

名  稱
離島建設條例
修正日期
民國 100 06 22

10-2

開放離島設置觀光賭場,應依公民投票法先辦理地方
性公民投票,其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應經有效投票
數超過二分之一同意,投票人數不受縣(市)投票權
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之限制。
前項觀光賭場應附設於國際觀光度假區內。國際觀光
度假區之設施應另包含國際觀光旅館、觀光旅遊設施
、國際會議展覽設施、購物商場及其他發展觀光有關
之服務設施。
國際觀光度假區之投資計畫,應向中央觀光主管機關
提出申請;其申請時程、審核標準及相關程序等事項
,由中央觀光主管機關訂定,報請行政院同意後公布
之。
有關觀光賭場之申請程序、設置標準、執照核發、執
照費、博弈特別稅及相關監督管理等事項,另以法律
定之。
依前項法律特許經營觀光賭場及從事博弈活動者,不
適用刑法賭博罪章之規定。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沒有小孩,台灣沒有未來


沒有小孩,台灣沒有未來

~民進黨應全力推動每月至少7,000元育兒津貼
5年內完成全國公有社區托育制度及建設。

  2012/3/7
參選黨主席的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提出新公民運動系列之「7,000元育兒津貼運動」,將之列為民進黨未來應主力推動的運動,同時民進黨應修改黨綱中已不合時宜的「降低生育率」主張。
蘇煥智表示台灣2010年的出生率已降到0.895,亦即每對夫妻生不到一個小孩,若此一趨勢不變,到2025年台灣老人年口將達20%,成為超高齡社會,扶老比也將從2010年的每6.8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快速下降到2030年每2.65個青壯人口扶養一個老人,負擔大幅提升,到時的老人年金、勞工及軍公教退休金等老年經濟安全制度都將難以維持下去,台灣將成為一個無法永續的社會。
蘇煥智表示,近來網路流傳一封「月光族:給馬總統的一封信」,住台北的年輕人每個月省吃儉用,一個月三萬塊仍不夠用,讓年輕人「欲望趕不上絕望」,這樣的生活,又如何敢結婚生小孩?綜合學者的研究,目前我們所面對的危機,可歸根為如下幾個原因:
一、    台灣近二十年來實質平均薪資降低,年輕人經濟壓力太大
二、    年輕人集中的都會區住宅及生活費用太高
三、    都會區中的雙薪、核心家庭缺乏完整托育系統支援
綜歸起來,造成少子化現象的主要關鍵因素就是生育下一代的經濟壓力太大及托育體系的缺乏,而托育體系的不健全其實又有部份因素源自於經濟問題。
為因應此一無法永續的危機,蘇煥智認為民進黨應重振20年前推動老人年金的精神,承擔起此一無可迴避的歷史責任,推動:
1.  06歲小孩每人每月發放至少7,000元的育兒津貼。
2.  5年內完成全國公有社區托育制度及建設。
蘇煥智說他對此很有經驗,1992年第一次選立委時,就開始推動老人年金運動,每月發放5,000元照顧老人,現在他要推動育兒政策照顧小孩。20年前他剛開始推動老人年金政策時,許多人都認為不可能,然而他結合各界力量成立「老人年金推動聯盟」,推動老人年金運動,同時在立法院提出「國民年金法」、「敬老津貼暫行條例」、「老年農民津貼暫行條例」,在運動與立法兩條路線並進,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如今大家從1995年開始已領年金17年了,20年後他一樣有信心可以推動成功,讓台灣成為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大同社會,讓年輕人可以「安心結婚、放心生小孩」。
蘇煥智表示他知道提出這樣的政策一定會遭國民黨質疑財源問題及汙名化民進黨濫開支票,然而再窮也不應窮到小孩,如果榮民就養津貼都已超過15,000,老農津貼也已發到7,000元,為何投資下一代的育兒津貼不能發放?公有托育制度不能盡速建立?這也是為何我們要求育兒津貼至少必須發放到每人每月7,000元的原因。

蘇煥智最後指出,育兒津貼不只是解決台灣少子化的危機,同時也是民進黨重啟與年輕人對話的政策,如果民進黨不解決年輕人的困境,為年輕人的利益發聲,民進黨也將難以重返都會區。而這就是他之所以推動新公民運動的精髓,讓民進黨負起領導社會的責任,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贏回人民的信賴,因此新公民運動,就是民進黨贏的策略!







附件:

沒有小孩,台灣沒有未來



~民進黨應全力推動每月至少7,000元育兒津貼
 5年內完成全國公有社區托育制度及建設。

未來四年,民主進步黨不只要扮演好反對黨的角色,更要做好「準執政黨」的準備。
面對台灣當前嚴重的少子化現象和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趨勢,過去發起「老人年金」運動、即將參選民進黨黨主席的蘇煥智主張,民進黨在未來兩年內應大力推動「每月至少七千元的育兒津貼」政策,輔以「托育社區化」的配套措施,做為民進黨的主要社福政見,解決國家發展危機,擴大爭取台灣人民的支持。
【當前的危機】
臺灣的生育率下滑速度為工業民主國家之冠,目前名列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2010年總生育率只有0.895。亦即每一育齡婦女生不到一個孩子。且自2002年進入超低生育率國家(總生育率低於1.3)後,生育率就沒有再回升的跡象。主要是因有偶率下降、婚育年齡延後、婦女勞動參與率上升、兒童照顧負擔沈重、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婚育價值的改變等。

幾乎所有學者都一致指出,生育率超低會帶來人口老化加速、人口負成長、性別比例失衡、人際關係改變、公共制度面臨結構快速調整的困境,以及未來勞動供給不足等問題。
據經建會的推估,2017年臺灣老人人口將超過14%成為高齡社會,2025年老人人口將達到20%,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臺灣人口老化速度,略低於韓國,與鄰國日本相仿,從7%14%僅花24年,不但超過中國的27年,更遠遠超過先進國家的速度,如法國的115年、瑞典85年及美國69年,而從14%20%臺灣僅需8年,與韓國相近,快於日本的12年。
人口加速老化與少子女化,扶老比也跟著上升,從2010年的14.6%,爬升到2020年的22.6%。亦即,2010年時,每6.8個青壯人口扶養一位老人,到2020年每4.4個青壯人口要養一個老人。如果情勢不變,到了2030年時,每2.65個青壯人口要養一個老人。青壯人口扶養老人的負擔將變得非常沈重。
換言之,如果現況不予以改善,很快的倒金字塔型的人口結構將在可見的未來拖垮年金制度、健保制度及國家財政。
【危機背後的原因】
綜合學者的研究,目前我們所面對的危機,可歸根為如下幾個原因:
一、    台灣近二十年來實質平均薪資降低,年輕人經濟壓力太大
二、    年輕人集中的都會區住宅及生活費用太高
三、    都會區中的雙薪、核心家庭缺乏完整托育系統支援
綜歸起來,造成少子化現象的主要關鍵因素為生育下一代的經濟壓力太大及托育體系的缺乏,而托育體系的不健全其實又有部份因素源自於經濟問題。
【現行制度的不合理】
少子化危機日漸嚴重,但目前中央政府的社會福利制度卻明顯分配不均,社會福利政策關懷焦點與預算配置明顯偏向老年人口,兒童無普及式經濟安全保障。
如同老人的經濟安全與照顧服務,兒童經濟安全保障與照顧服務均屬基本人權。但綜觀臺灣現行與兒童相關的社會福利政策,主要仍集中在特殊境遇兒少(家庭功能缺損)的生存與安全[1]。社會福利預算中的兒少預算僅在5-7%左右,卻要分配給占人口總數五分之一的兒童與少年。因為資源的限制,所以就將兒童與少年族群需求「問題化」,偏重在殘補式與保護性的福利措施,將資源集中投入在少數弱勢邊緣與偏差個案。
台灣目前己有許多縣市依其財政能力之不同而推出「生產津貼」及「育兒津貼」。例如最富有的台北市除了可享有一次性生產給付補助之外,另有補助零到三歲每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和醫療費用全免的措施;而新竹市及桃園縣…等縣市也有金額不同的生育給付。可是這些補助金額不只不夠,更造成嚴重的地域差別,如此一來,不只窮縣的居民成了二等國民,更讓他們的小孩一出生就成了次等兒童。
【民進黨的使命與願景】
目前在民進黨基本綱領中仍有「降低生育率」的主張,很明顯已不符合台灣現狀。如同當年推動老人年金時所抱持的「由政府來照顧台灣所有老人」相類似的理念,蘇煥智認為「任何孩童都是國家及社會未來的共同資產」,所以應該透過全國統一的、符合實際需求的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
應該由民進黨來領頭推動,比照老農年金,全國不分縣市、從零到六歲的兒童每月發放至少七千元的「育兒津貼」,由政府出面來協助分擔所有夫妻及單身女性生育時所承受的經濟壓力。
基於城鄉差距及各個家庭情況的不同,我們很難精確去計算出生養一個小孩須要多少錢才夠,但一開始以老農年金為標準透過政府適度補助,至少是一個開始,可以增加促進生育率的有效誘因,使女性在產後不論選擇離職在家照顧小孩,或是選擇支付托育費用而留在職場,在一定程度的降低婦女生育的壓力。
台灣的各大都會區居民早已擺脫以農業及製造業為主的經濟形態,而在這種服務業比例偏高的現代社會中,並非大家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所以原有的托育方式及時間早已不符所需。這個問題若不解決,則職業婦女生育後所面臨的問題仍無法得到改善。所以我們主張在發放育兒津貼的同時,也需要政府推動「托育社區化」的相關配套措施,以公權力徵收或新建場所,增加設置「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和「社區互助托兒中心」等完整的托育場域,既可增加就業機會,又可善用社區中老年志工資源,為婦女提供更完整、全面且低廉的托育服務。
蘇煥智如果在今年五月順利當選下任民進黨主席,將結合全黨的力量,實現育兒津貼的主張,為民進黨爭取更廣泛的社會認同。



 



[1]普及性的僅有3歲以下兒童醫療補助、幼兒教育券。兒少的經濟安全保障從社會保險來者則只有「遺屬給付」,也是基於家庭功能缺損,國家再行介入的邏輯。按照國民年金保險的規定,領取遺屬給付的子女 (養子女須有收養關係6個月以上 ) 須符合下列其中一項規定: 1)未成年。 2)無謀生能力。 325歲以下在學且每月工作收入未超過其領取遺屬年金時之月投保金額。勞工保險規定相似:(1)未成年。(2)無謀生能力。(325歲以下,在學,且每月工作收入未超過勞保投保薪資分級表第一級。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蛻變民進黨 ~從選舉機器到新公民運動中心


蛻變民進黨
~從選舉機器到新公民運動中心
蘇煥智
2012/3/5
面對中國政經勢力大舉入侵台灣,國共聯手制台成形,台灣主權面臨流失,進入溫水煮青蛙促統的關鍵四年,台灣浮現香港化的危機,加上威權復辟及中國勢力滲透媒體,台灣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逐漸到退,台灣民主運動正遭遇國共聯手制台所設定的鳥籠式民主的框架。

面對這樣的局勢,我們認為:
光靠選舉救不了台灣。
只有選舉路線贏不了下一次選舉。
因此我們認為應該推動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也就是一個以關心人民、關心公共事務及公共政策的新公民運動
民進黨的組織也必須因應此一新的情勢與思維進行調整,從選舉機器轉型為一個以服務及政策為導向的新公民運動中心,藉由提倡公共參與,提升公民素質,推動社會進步,並隨時為重返執政做好準備,因此民進黨應針對未來的新方向,進行如下的組織調整:

一、強化地方黨組織的服務功能。
1.  各縣市黨部成立弱勢關懷中心:
藉由關懷中心的成立,強化縣市黨部的服務機能,以落實地方服務。
2.  成立各立委選區服務處:
以立委選區為範圍,成立「選區服務處」,強化立委選區的經營,已有立委之選區與立委服務處結合,沒有立委之選區則盡速增設,並甄選合適之人選擔任選區服務處主任,藉以為下一屆立委培養人才並進行布局。
3.  容許成立鄉鎮服務處:
在財政自主前提下,若各鄉鎮有意願,則容許其成立服務處,並甄選專職且具服務能力的人來擔任主任。

二、整合政策會及智庫,提升為影子內閣:
1.  合併政策會與智庫,充分發揮整合效益:
為提升民進黨的政策研究能力,應將政策會與智庫合併,並進一步提升為影子內閣。
2.  相對各部會成立對應部門:
原則上針對行政院各重要部會,成立對應部門,並與立法院各委員會相呼應。各部門應研擬黨的政策,並將研究結果與民進黨黨團及其他在野立委合作,充分發揮專業監督能力。
3.  培育資深國政人才:
各部門設專職召集人及研究人員,以針對相應政府部門的組織、政策、執行,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及監督,藉以深入掌握各政府各部門的實際運作情形與問題,以及重要的政策議題,並藉此培育未來執政所需之人才。

藉由影子內閣的成立,建立資深研究機制,培育資深國政人才,讓民進黨成為一個具有充分執政準備的在野黨,提升社會對民進黨再執政的信賴度

三、將原本作為智庫的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轉型為以政策為導向的台灣新公民運動推動中心,推動如下的台灣第三波民主運動。
1.  推動319鄉鎮城鄉總體營造:
推動以地方產業振興為核心的319鄉鎮城鄉總體營造,藉以培訓具有前瞻視野及理念的地方幹部,落實蔡英文主席的在地經濟理念。
2.  推動以台灣故事為題材的文創產業:
成立網路台灣故事館,彙整台灣故事及鼓勵小說、劇本創作等,提供更多文創人士所需的創作題材,期待出現更多的魏德聖、吳念真,藉由文創產業模式推動新台灣文化運動,重建台灣人的自我認同,提升國民自信心。
3.  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整合全國各傳統產業公會、協會,成立策略聯盟,推動創新研發及建構國際通路與協助國際行銷。並邀請台灣旅外的產業退休人才回國服務,尤其如美日等先進國家擁有豐富業界實務經驗的退休人才,協助傳統產業升級。
4.  推動中小企業南向布局,降低對中經濟依賴:
中國投資環境惡化,過去跑到中國的中小企業開始轉向到東南亞、南亞等南方國家,然而由於熟悉南方國家語言、法律、政治、文化的人才不足,以及欠缺投資資訊,加上中小企業單打獨鬥,沒有政府或民間部門協助整合,導致投資風險太高。東南亞及南亞是一個人口超過20億、資源眾多且經濟快速成長的市場,因此民進黨應出面整合業者之困境與需求,研擬配套政策,督促政府在大學裡成立南方國家的語言及相關研究科系,編列預算執行南向相關政策。同時新境界文教基金會也可以建立南向政策投資資訊網,提供台商所需資訊,並整合外籍配偶,落實母語教育,培養南向尖兵,以及協助整合台商前往布局。

最後,民進黨要捍衛台灣主權,並希望在國共聯手制台下重返執政舞台,就不能繼續單純的扮演選舉型的政黨,而是必須轉型為以政策、服務及公民運動為導向的政黨,在平時就為重返執政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此才能重建民進黨的執政信賴感,並深入社會各階層組織民眾,以打贏國共聯手,資源嚴重不對稱的2014七合一選舉,以及2016的總統大選,贏回台灣。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蘇煥智參選民進黨主席記者會邀請函


敬愛的         同志先進,您好。

2012總統大選,本黨雖然落敗,但大家為台灣犧牲的精神令人感佩,小英主席優美的風範也成為台灣民主的典範。

過去四年在馬英九總統領導下,台灣產業空洞化、中產階級流失、貧富差距擴大,經濟加深依賴中國,中國勢力大舉東進台灣,表面上兩岸和平密切,實則台灣陷入中國政經滲透的掌控中。

而所謂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當陳雲林來台時,「把國旗扯下來,把主權收起來」!擺明欺騙台灣人!未來四年將是國共聯手制台「溫水煮青蛙」的關鍵。

煥智自1977年念台大時,在戒嚴恐怖的年代即投入黨外民主運動,與大家共同走過解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的民主奮鬥歷程。

但從未想到在政黨輪替後,台灣竟遭遇當前這種主權流失、民主倒退的嚴重危機,因此在小英主席卸任 後,煥智決心站出來承擔「團結民進黨,捍衛台灣」的歷史重任,專職專業投入改革民進黨,迎接2014七合一選戰的嚴酷考驗,為2016民進黨重返執政奠基。

誠摯邀請各位先進參與蘇煥智參選民進黨黨主席記者會:
時間:314日(星期三),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四樓會議室(臺北市濟南路一段2-1)

蘇煥智 敬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