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2021/09/21

《農產品銷售與地方創生》
昨天(9/20)因為 #彰化水利會 行政訴訟案到彰化縣,麻煩會務委員 #葉日順 大哥接送。也特別到他的產銷班參觀!
他在幫助農民產銷班銷售「#珍珠巴樂」。品種改良後的珍珠巴樂,不但好吃而且賣相也很好,而且產期也很長,外銷訂單也不少。可惜因為疫情,#海運貨櫃大飈漲,成本大增而無法外銷。
對於近日中共方以 #介殼蟲 理由宣布暫停台灣 #釋迦#蓮霧 進口;他倒是很務實的認為台灣方本來就應該要有心理準備!應該要有更多元的外銷管道;#口舌互嗆#祇會更壞,祇會更對農產品外銷中國市場更不利,受害還是農民。
農產品作為 #地方創生 的產品,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性!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2021/09/18

謝謝周賜海兄(前台南縣議會副議長)分享七股鄉「國聖橋到十份村正王府」沿曾文溪北堤防道路整排苦楝樹林蔭之美。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縣長第二任內,每週列管「千里行道樹計劃」,要求道路全面種植行道樹。看似小事,但十年樹木終有成!不過北邊這一側卻沒有成功,希望後繼者繼續努力!
謝謝賜海兄共同努力的足跡!
「報告縣長:每次小弟我經過這裡(七股十份里曾文溪堤防北堤),心裡就特別爽快!這些原生種的苦楝樹已經整排成蔭了,相當漂亮、特別。這是您當初的苦心與遠見的成果。真的印證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真理啊”!真心感恩您!小弟敬佩啊!
愚鈍弟賜海敬上」

 2021/09/08

#林智堅可以選了!「#大新竹」升格有望」——直轄市是威權遺毒,不是解方;「中央財稅下放,地方財政自主」才是解藥!
#柯建銘 講的很直白: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林智堅可以選了!
似乎「大新竹」升格 #直轄市 完全是「#政治算計」的副產品。
小小台灣有六個直轄市,而且人口佔全國將近70%,已經是個世界級笑話。
直轄市其實是 #威權時代體制,用來反映中央集權體制下,#重要城市市長中央官派,而非民選地方自治體的制度。現在已經是民選的地方自治體,其實不應該再用威權的直轄市的名稱。所以 #韓國 已經 #廢了 具有威權遺毒的直轄市的名稱,並將直轄市改為「#特別市」(首爾、世宗)及「#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大田、光州、蔚山)。
台灣死抱著威權的直轄市,其實正反應了「#集體不研究、集體不思考」的國家危機。
現在再增加「第七都」,就是「無知無極限」的証明。
當然也有人刻意把當年(2009年)「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台南都,説成是「我跟許添財」的個人政治算計。其實當年情況跟此次「大新竹」是完全不同的。
有三大不同:
1、早在 #2000年 #台北縣#桃園縣#台中縣市 要求升格直轄市時,台南縣市的縣市長及立委們就共同主張台南縣市應合併升格直轄市。當時大家的共同憂慮是中央財源被五個直轄市刮分大部分後,台南縣市就會淪為 #財源不足 的二、三流縣及城市。
2、2009年台中縣市及台北縣及高雄縣併入高雄直轄市升格在即,如果再不爭取,恐真淪爲財源嚴重不足二、三流城市。
3、當時 #馬政府 採取 #開放聲請 的模式,所以身為當時的縣、市長,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也有不能不連手合作的壓力。當時除了台南縣市外,還有雲嘉及桃園縣也都一起聲請升格,可惜它們沒有通過。
直轄市此一 #威權遺毒之名,是應該廢除改名。而真正應該要解決的問題是:
一、如何建立「 #六都及一般縣市平等的制度」?在「財稅分配」立於公平合理?在人事編制及官階職等立於公平合理?在職權上如何立於公平合理?
二、六都的 #區長官派,基層民主倒退,導致六都本身的城鄉差距加速擴大,應該 #恢復區自治
三、中央財政收支劃分制度應該修改,讓地方朝向「#財政自足」的目標。所以攸關地方經濟發展、就業機會的「#營業稅」及「#所得稅」,目前是「中央專屬稅」,由中央收統收統支;非常不合理。應該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各分得50%;如此才能鼓勵地方有「招商創稅」的誘因,也才能真正帶動「#地方創生」。讓年輕人在地方有更多就業機會,根本解決台灣 #少子化 的困局。

2021年9月10日 星期五

 2021/09/10

上週六(9/4)約 #林健正教授 一起晚餐!其實是向他致敬!
主要是因為他已經離開 #陽明交通大學 #台南校區執行長 的職務,並在交大教職最後一年特休。明年即將正式退休。
感謝他在過去幾年,在完全 #沒有政府預算,祇靠個人的熱情奔波,結合交大熱心的教授與校友,說服校友及企業界在南交大以「#產學合作的模式」「#捐建宿舍」及「產學硏發大樓 #致遠樓」。
這兩項「#無中生有」的重大建設成果,比中央政府在台南 #沙崙綠能科學城#中硏院南部分院、及科技部 #綠能研究中心,已領先完成。讓南交大立足台南,已立於不敗之地。也達成當初 #台南縣政府 提供土地吸引交大南下設校,強化提升台南總體硏發能量的目標。這就是為什麼我向他感謝致敬的原因。
健正兄在南交大這種無中生有的精神及能耐,在「#吃大鍋飯鐵飯碗」的學術界,真的是奇芭!不過也因為創新突破、功高震主、備受防範。所以過程中他必需付出比別人更多二、三倍的時間,內心難免為他叫屈。不過為了故鄉、為了交大,為了台灣產學合作的發展,他可是百折不撓,愈戰愈勇。
雖然健正兄離開南交大推動工作崗位,但隨著 #沙崙綠能科學城 中央單位投入的建設即將逐步完成,人員陸續進駐;及OUTLET明年啟用,#台南高鐵站 的地皮已經炒得非常火熱。甚至連 #IC設計大廠 要進駐,都已經 #負擔不起昂貴的地價
雖然不在其位,但在用餐的過程中他還是為了讓這家有名的IC設計廠能夠進駐到沙崙科學城,而義務的打了好幾通電話。這種不計名位,祇為公益、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實在是令人感動!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2021/09/06

 
《嘉義科學園區》

嘉義縣市的工業、科技發展不足,而且高鐵特定區雖有南故宮但吸引力不足,發展動能不足。科學園區落腳嘉義太保站,對於帶動嘉義高鐵站應該有一些功能。
不過能否找到領導性廠商前往投資,可能是一個問題。畢竟有競爭力的科技產業都已經有其營運總部及主要的生產聚落了。特別是在數位智慧知識研發導向的時代,嘉義太保高鐵站仍有太多落差需要彌補。

 2021/09/06

新竹市長林智堅抛出新竹縣市合併爲「大新竹」的構想。
但新竹縣長楊文科則主張合併目標是成為台灣第七都。
議員李妍慧、陳建名則發起新竹縣市「地方性公投」匯聚民意朝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的目標努力。
我的評論是:
目前這種直轄市、一般縣市二元不公平的體制,不但造成公務員職等不同、能否參加行政院會不同、財政收支分配不同;的確造成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擴大城鄉差距。難怪各縣市競相爭取升格直轄市。
而其中新竹市縣拜竹科之𧶽,在營業稅、所得稅,平均個人繳稅最多,但受分配卻相對不合理。所以提出要求合併升格直轄市乃是合理的要求。問題是這是根本解決之道嗎?
—————————————————-
竹市議員陳建名、李妍慧將發起公投 匯聚民意升格「大新竹」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2021/09/05 
支持 #斯卡羅,也應支持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

公共電視《斯卡羅》(#SEQALU:Formosa 1867)8月14日華麗登場。#文化部 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預算斥資2.02億,歷時三年,總共12集 #每集1550萬預算。創電視連續劇預算金額的紀錄,有人比喻是首次「台灣版的大河劇」。金鐘獎導演 #曹瑞原 執導,劇本改編自名醫作家 #陳耀昌 的「#傀儡花」。該小説並榮獲「台灣文學獎」金典獎(長篇小說類)。上映以來引發收視熱潮,收視率創公視開播21年來新高。並繼東京奧運後,成為社群媒體討論最熱烈的議題。《斯卡羅》雖引發正反不同意見,但確實激起更多人認識台灣歷史的熱情,已寫下臺灣歷史劇的新頁。看來公視這個投資非常值回票價!
一、羅妺號事件:
《斯卡羅》的故事是以1867 年3月美國商船「#羅妹號」(Rover)船難事件及後續清朝官員及美方的應對處理方式為背景。3月12日羅妹號在七星岩(今恆春外海)觸礁沈沒。14名遇難船員搭救生小船於獅龜嶺海岸一帶登陸(今墾丁附近),於 龜仔甪社(今 #墾丁國家公園遊樂區 社頂部落)上岸,遭斯卡羅原住民(排灣化的卑南族)以侵犯領地獵殺。結果船長Joseph Hunt與妻子Mercy G. Beerman Hunt等13人被殺。唯一倖免奧籍華人逃至打狗(今高雄)向清廷官府報案。但清廷官員以枋寮到鵝鑾鼻在「番界缐」之外,屬排灣族領地,不在清廷治理範圍而不受理。
二、美軍福爾摩沙遠征:
當時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聞訊後赴台,希望能與原住民直接聯繫,但被拒絕上岸。1867年6月美國海軍派軍艦二艘水兵181名遠征,在英國商人必麒麟引路成功登陸。並與斯卡羅原住民展開戰鬥,結果遠征軍指揮官麥肯齊戰死,美軍被迫撤退。但美國政府對清廷轉趨強硬。清廷乃命台灣總兵劉明燈率兵500員討伐瑯嶠18社原住民。雙方在柴城一帶(今車城鄕)對侍。總兵劉明燈與瑯嶠十八社首領卓杞篤見面會談,但沒有結果。
三、跳過清廷的 #南岬條約
李仙得見清廷方面亦不得要領,乃自偕同「通事」六人抵台,準備親自跟瑯𤩝十八社直接交涉。劉明燈不得不於9月10日率兵隨行。10月10日在瑯𤩝與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達成口頭協議:同意歸還杭特夫婦的首級及所刧物品,並允諾將來海事受難者皆以「紅旗」為信號求救,表示對台灣頭目的友好,也希望不再殺害船難者,是為南岬之盟的平等條約。由於美國駐華公使威廉斯(S. Wells Williams)向清廷提案將瑯𤩝一帶納入清帝國的版圖,設官並駐兵防守。但北京總理衙門態度消極。同治八年1869年2月,李仙得再度來台確認瑯𤩝十八社是否遵守條約,2月28日與卓杞篤再度會面,雙方正式簽訂了「南岬條約」,羅妹號事件始告落幕。
四、羅妹號事件異常豐富的歴史元素:
斯卡羅乙劇所呈現的異常豐富的歷史元素,例如「斯卡羅」是那一族?到底是 #排灣族?或是卑南族?或是排灣化的 #卑南族?土牛界線?番界?跟生蕃、熟蕃的關係?以及恆春半島福佬人及客家人拓墾之爭。以及天津條約以後臺灣的通商口岸,以及對台灣的產業、宗教、國際化的影響。另外船難事件,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對台灣國際交往的影響。斯卡羅呈現既陌生又親切的台灣,的確大大刺激了台灣人,愛台灣卻又那麼不了解台灣的諷刺。也讓這一個歷史劇提供給大家反思的機會。例如墾丁社頂公園的八寶公主廟,根據《恆春縣志》陳耀昌及 #吳智慶 等人的研究應該主祀的就是美國羅妹號商船韓特夫人。但地方另一個說法是指遇難的荷蘭公主。
根據陳耀昌醫生的研究,蔡英文的外祖母是在1875年的獅頭山之役(牡丹社事件後一年,大龜文18社與清朝的戰爭)「當時大龜文大股頭是個女性,屬於邏發尼耀家族的Tjuku,領導作戰的夫婿遮得,是由內獅部落嫁過去的。戰爭結束後,遮得的最小妹妹璦玎Eidyn嫁給了楓港的一個漢人軍官。璦玎的女兒,應該是蔡英文的祖母………而且蔡英文小時候的原住名正是Tjuku。」而 #大龜文18社 就是「#瑯𤩝18社」。所以斯卡羅是蔡總統外祖母的故鄉。也算是蔡總統的故鄉。一個身上融和斯卡羅、漢人、客家血統出身的總統,其實也是真正體驗台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特色。
斯卡羅能夠獲得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而獲得首次「台灣版大河劇」高規格待遇,其實跟斯卡羅是蔡總統的母系血緣應該具有高度的關聯性。
不過相對於其他硬體建設,這種以「#台灣歷史劇」,以歷史文化內容軟實力做為前瞻基礎建設內涵,正是現階段台灣迫切需要。能夠以蔡總統的原住民血緣關係為起點,深化為台灣多元國際化的歷史劇作為起點,仍然應該給予高度的肯定。
六、台灣歷史劇將成為台灣文創產業的新藍海:
坦白講臺灣這幾年推動文創產業,其實缺乏一個核心軸線。大家對於韓國能夠在1997-8的亞洲金融風暴危機重新站起來,而且在韓劇及影視表演產業崛起都印象深刻。韓劇征服台灣及亞洲,也帶動韓國的設計及品牌價值的提升。二十幾年台灣一直想學韓國,卻沒有成功。因為沒有找到核心主軸。
其實台灣民主化30年,但空有選舉型式,但國民卻普遍不了解台灣的歷史,缺乏國家內涵的厚度及豐富度。這幾年幾位有心的導演在大力推動台灣歷史劇,例如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霧社事件)、KANO,以及最近投入的台灣三部曲。的確有大大提升大家對台灣了解的熱情。這一次斯卡羅可能又帶動一波更大的研究熱潮。
台灣歷史劇對於建構一個國家的豐富內涵,形成國家共同體的共識有重要的價值。對於地方的歷史文化觀光建設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台灣歷史劇的外溢效果、外部效益非常大。
七、魏德聖台灣三部曲卻斷炊叫停:
當斯卡羅的熱度全國延燒時,我們也看到了立志拍攝「台灣三部曲」的魏德聖導演 卻因募款不順,面臨斷炊劇組人員無限期停工的困境。
魏德聖拍攝台灣三部曲的宏願,應該是以趕在荷蘭人治台400年紀念時能夠上映。他已經為了這個計劃籌備超過10年以上。甚至還打算在台南市後壁烏樹林農場打造一個 #重建熱蘭遮城#大員市鎮 及週邊平埔族聚落的影城。「台灣三部曲」,原本預計45億的拍片計畫,卻因疫情影響資金募集不到位,面臨無限期停工停拍的窘境。魏德聖在宣布停工時,特別提到:「尤其我們這幾年以來,都一直還爭取不到任何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雖然我們仍會不放棄地努力積極爭取。」
台灣三部曲主要是拍攝1624前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立統治及貿易中心前後,將台灣納入大航海時代東亞的經貿運籌中心,對整體台灣的衝擊。第一部曲是從原住民蔴豆社的視野,經歷的衝擊。第二部曲是從漢人移民來台開闢農場到郭懷一事件發生,漢人移民的遭遇。第三部曲是由荷蘭牧師漂洋過海來到福爾摩沙的種種挑戰及考驗!這是一個有個福爾摩沙台灣,從一個原住民平埔族群被強迫納入世界史上地理大發現時代,大航海時代的東亞經貿體系,是台灣被納入世界史的起點。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英政府應該比照斯卡羅,積極幫助魏德聖,將台灣三部曲基本的拍片費用,納入前贍基礎建設經費。千萬不要讓他好不容易籌備的劇組人員散掉。就算是以政府投資的模式,也是一個可以選擇的模式。
八、從斯卡羅及台灣三部曲,我們看到台灣版文藝復興的契機。我們看到像名醫陳耀昌斜桿成為專職的創作作家,看到台灣歷史被寫成一個有血有淚的故事。也看到魏德聖、曹瑞原等這麼用心投入導演。相信仍會有更多的作家、導演及演員投入。一系列的台灣史歷史劇,應該可以創造出更豐富的台灣歷史文化內涵。台灣版文藝復興正在藴釀中,正需要政府的臨時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