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從南瀛獎至南方獎


繼後壁鄉紀錄崑濱伯的【無米樂】紀錄片,得到前年南方影展獎項後,今年白河鎮鄉親黃淑梅紀錄位處邊陲的中寮,從充斥高壓電塔、垃圾場且無人聞問的沒落地域,因一場921大地震徹底顛覆了這個城市,由於極度地毀敗,在外地建築師及外界資源挹注之間,因而引燃當地年輕人改造鄉土的熱忱,賦予了這個城鎮重生的轉機與契機。

第6屆南方影展開麥拉--阿智與黃淑梅導演(右一)、崑濱伯(左二)及林水雲校長(左一)鄭重推薦。


黃淑梅導演所紀錄下的故事,片長5小時又40分鐘,由年輕人對鄉土的不滿、失望與無所適從,但直至真正失去,反而因懂得憐惜、付出而改變了外在的大環境,顯現了人類內在可貴的性情。如同紀錄【無米樂】的二位年輕導演:顏蘭權、莊益增,慧眼獨具地看中後壁鄉崑濱伯在田裡汗流浹背的勞動身影,當他們向崑濱伯表明想要拍攝的意願時,他還感到不可思議,覺得自己又老、又醜、一眼又不靈光,為什麼看中他?但既然他們決意要拍,他也不甚計較,想說他們要拍就拍罷!就是這個隨遇而安、因安而樂的意念,最後縣府還資助這部片至戲院上映。崑濱伯說,隨著影片的宣傳,他因而常有機會面見李登輝前總統、院長等中央政要,覺得無比榮耀。

後壁鄉當地栽種稻米面積佔台南縣4分之1強,為何米粒能夠擁有如此高的評價,最主要的原因即在於土壤黏土的比例高,接引烏山頭水庫的清徹水質,其次最重要的即是農民的態度,由於農民敬天樂業與用心的精神,讓米食更加香Q有勁。或許「天公疼憨人」,今年崑濱伯所栽植的米,又得到冠軍米榮銜。透過【無米樂】一部影片,而能讓大家重視農村生態,得到大家肯定,獲得各大媒體記者爭相採訪,他時時保持一貫的樂天笑容,也替自己種出的米食而感到驕傲,讓觀看紀錄者也能對自己的人生有所省思。

所以,辦理近20年的南瀛獎,從原先僅有平面藝術類的獎項,加列表演藝術類,至今年更新增紀錄片及動畫片類獎項。而今年南瀛獎紀錄片首獎,即是黃淑梅導演的「與中寮相遇」,之後這部片更因而得到南方影展不分類首獎,黃導演表示在6年拍攝與剪輯的過程中,這部片常常牽扯她聽聞父母形容遭遇白河大地震時的情感。

12月2日、3日於台南縣新營市新民國小音樂廳,將分場次播放南方影展得獎影片供民眾免費觀賞,其中邀展之觀摩影片得優惠購票入場。其中得到南方影展南方獎的【與中寮相遇】紀錄片,分為上、中、下集分三場免費播出,第一場次於12月2日下午03:00放映。另外,12月2日晚上07:00於南瀛綠都心將免費露天播出法國動畫片【男孩變成熊】,機會難得請大家把握。

其他放映場次,請各位網友們參考「第六屆南方影展」網站

2006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七股海岸濕地願景研討會


[2006心情故事] 2006-11-29 00:00 瀏覽人次(1715)



黑面琵鷺飛行了大半個地球,再度回到台南縣七股鄉溫暖的曾文溪口,為迎接這批世界級的美麗嬌客,台南縣家畜防治所同仁9月底即進駐黑面琵鷺保育管理中心,運用當地的珍貴資源,陸續推動濕地生態教育及黑琵賞月活動。並將自12月16日始,開辦黑琵保育季系列活動,活動將延續至翌年3月17日。



針對濕地資源之豐富性與多樣性,規劃親子單車闖通關、挖文蛤體驗、濕地體驗及賞鳥、黑琵遙控快艇親子活動、沿海濕地生態攝影展、黑琵鹽雕創作展示,以及黑琵套餐、農特產伴手禮、文化民俗藝品、黑琵創意文化展品展售等,並配合七股地區之熱門觀光旅遊,作七股濕地及潟湖生態教育導引與南瀛濱海生態旅遊。







此外,本府觀光旅遊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家畜疾病防治所、及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即將於12月2日辦理一場「台南七股海岸濕地的願景與共識」研討會,由台南縣、市之民間環保團體等共同協助參與,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一同分享知識與經驗傳承,並且深入探討「生態保育與生活產業的願景」、「七股生態旅遊未來經營方向」等主題,藉由討論凝聚成共識,由彼此的共識而產生力量,並化為實質上的行動。







這場研討會截止報名期限延至11月30日,各位有興趣的網友們,請迅速至該研討會網址觀看簡章及下載報名表。

2006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將軍鰆魚節


秋末,鰆魚群隨著溫帶暖流游至將軍漁港,此時正是品嚐鰆魚之最佳時機。台灣鰆魚性喜19~20°C的水溫,有土魠鰆、闊腹鰆、白腹鰆、疏齒鰆等種類,漁港內之土魠鰆尤佔大宗。

阿智與侯澄財議員鄭重推薦嚴選鰆魚



想當初,每每聽到大家提到鰆魚的興奮神情,我還滿腹疑問地頻頻問身邊的人,究竟「鰆魚」是什麼魚?台語發音似與鯧魚接近,但他們說並非鯧魚,因而一直沒機會見到鰆魚的模樣,後來在本府農業局漁業課張課長解說下,才知道原來不知吃過幾百回的土魠,即是鰆魚魚類之一。從這個簡單的日常生活疑問到尋得答案的過程,我也算是上了寶貴的鄉土教育課,亦有了這次辦理將軍漁港鰆魚季的契機。


阿智與侯澄財議員鄭重推薦嚴選鰆魚

將軍漁港設施完善,其中包括:漁貨拍賣場、假日漁市漁貨直銷中心、漁場上架場、民間投資漁船加油站二座、冰凍製冰場及造船廠各一座。經我及縣府同仁多次北上爭取,漁業署原則上已同意縣府正式接管漁港後的三年間,將補助泊地疏浚、港區道路排水、綠美化、廣場景觀、港區照明、興建管理中心及漁貨拍賣場等相關工程約1億8千萬元。

12月2日鰆魚節開幕當天,亦是本府接管將軍漁港的日子,雖然以前管轄權劃歸漁業署,但真正管理的人其實還在縣府,不過這個接管儀式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土地變更程序得以簡化許多。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以前侯澄財議員幫忙招商引介三家造船廠投資漁港,但將相關變更文件送至漁業署已久,行政程序仍未完備,爾後更改為二類由縣府直接管轄,類似變更為造船用地或作為旅遊服務區,僅需縣府同意變更即可,對於地方上觀光人氣的提升,促進發展將有莫大助益。

此外,外籍漁船拍賣經與區漁會及在地漁民多方協調,大致上已有共識,外籍漁船於上午時段進行拍賣,本地漁船則維持於下午。雖然11月16日試賣會的情形或因宣傳不足而不盡理想,但我極有信心,漁貨量的增加並能帶動港灣的繁榮。

將軍鰆魚節,自12月2日下午02:00開始持續至12月3日,現場提供土魠魚?及虱目魚丸湯免費品嚐,12月2日下午開放300組民眾免費烤文蛤及牡蠣體驗活動,有意願即日起得以報名參加,請將姓名、地址、聯絡電話及人數傳真至本府農業局漁業課06-6326347,額滿為止,有任何疑問請電詢 漁業課 06- 6326349。


2006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星星的故鄉


行駛於縣道182線,遠遠望去即看到一棟銀白色,直徑達9公尺為目前全國最大的望遠鏡圓頂建築,即為大內鄉天文教育園區,園區內內置76cm牛頓式望遠鏡,口徑僅次於玉山國家公園鹿林山鹿林天文台上的1公尺口徑之望遠鏡設備,集光力為肉眼之11,850倍。12月2日園區正式啟用後,每逢週五、週六夜間或有特殊星象發生時,該望遠鏡即對外開放。

趁著天文教育園區啟用前,我與同仁一同前往勘察


阿智運用ED114SS望遠鏡拍攝下太陽黑子畫面

觀測前,圓頂得事先張開停置約1小時餘,俟內外空氣完全對流呈現穩定狀態後,才能進行觀察。該器材由中樞系統全自動操控,觀測者指定星座或星雲,望遠鏡即自動調控對焦至星座的方位,再調動圓頂開口的位置,即得顯示錄影影像。因而在專業人員指引下,我從電腦上找到了牛郎星,不過因為白天光度太強,因而顯影效果不佳,希望12月初各位有空閒時,能趁著夜晚開放時段再前往觀賞。由於為保護這一套珍貴設備,將來圓頂周遭將加裝雲感測器,測知雲層厚度及濕度,遇雨時設備將無法觀測。

該天文教育園區,除設置圓頂觀測室外,亦提供天文教室,辦理相關講座、教學活動及研討會。另平頂觀測室尚提供二座小型望遠鏡,分別為ED114SS及VC200L,從ED114SS即得拍攝太陽黑子即時影像。自VC200L得觀測日珥的太陽活動現象;所謂日珥係從太陽表面噴出之熱離子氣體群,上升高度可衝高至數萬公里,這二部望遠鏡恰能搭配76公分之望遠鏡,提供日夜間之不同觀測點。



 關閉中的圓頂露出一線曙光

 線上天文及時影像--太陽黑子

繞了天文教育園區一圈後,感到南部小朋友的星星夢亦不遠了。想起我小時候因環境資源的缺乏,當時接受的天文教育知識,究竟如何對應到天上的太陽、星星、月亮的形態、位置與方位,其實仍是一團迷糊。雖然大學時讀物理系時有了較深的認識,但總以為不能早有體會是個挺大的缺憾。因而很早即形成要在南部蓋座天文教育園區的願景。



 阿智拍攝的太陽黑子畫面

這座園區能夠落實興建,首先非常感謝大內二溪北天宮無償提供土地,北天宮主祀玄天上帝,玄天上帝正是北極星的代表,或許信徒們相信冥冥之中無地自有定數。另外尚得感謝園區完工之初,即有很強的志工群投入眾多心力;未來在營運上,天文協會亦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我們除將後續推動二、三期工程,爭取中央奧援外,亦將邀請台大、成大等名校,共同進行天文觀測研究。

由天體觀測,即能儘早形塑一個人的宇宙觀,其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觀感,甚至宗教信仰均甚為重要。天文教育園區圓了我小時候的夢,也讓南部的小朋友能夠早日和宇宙間的星星做朋友。

歡迎各位有興趣的網友,12月2日後前往台南縣大內鄉的天文教育園區觀測天象。或上天文教育園區專屬網站查詢。



2006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名揚美國太空總署


年紀輕輕,現任職美國太空總署的華裔科學家—陳哲輝,出生地在縣內鹽水鎮,2歲赴美後,這是他第3次回鄉,距離上一次已相隔12年。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僅還聽得懂台語的他,在家人陪伴下先到奇美博物館、南科考古遺址及菜寮化石館參觀,尤其對南科考古的興趣特別濃厚且印象深刻。

阿智與任職美國太空總署火星探測計畫飛行主任陳哲輝合影


到了我的辦公室,或許因為語言隔閡的因素,所以大多安靜客氣地坐在沙發上,與他父親的交談中才慢慢了解他在美國的歷程,以華裔身分躋身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誠屬不易,並擔任火星探測計畫飛行主任,或許因這「不容失誤」之頂端科技任務,而間接鍛鍊出他沈隱謹慎的性格。


與他父親談到我們那個年紀,讀理工的大都是當時的佼佼者,所研究的都是最尖端的理論,如宇宙大爆炸所產生之宇宙背景輻射,很多讀台大醫科或物理系的就有一堆怪才,但我個人由於入世性格太深,看到世間不平事就想「雞婆」,就想關心,所以雖然對物理系有濃厚地興趣,但畢竟與自己的生命情調還是有些微距離,因而最後轉入法律系就讀,而走上政治這條路。

回到故鄉時,發現同鄉的小孩物理、天文資源嚴重失衡,連一座天文台都沒有,僅能夠看著星象羅盤或星座照片過過乾癮。是以上任縣長之初,我與同仁即開始規劃一座國家級的天文教育園區,園區內之天文觀測圓頂裝置直徑76cm之牛頓式天文望遠鏡(NY76),其大小僅次於玉山國家公園鹿林山鹿林天文台上的望遠鏡設備,今年12月2日即將正式啟用,凡台南縣籍學生憑證免費,外縣市憑學生證20元。陳哲輝的父親直呼票價實在是太便宜了,形同於免費,相信對南部縣市的人必定是一大福音。

現在台南縣的發展愈加快速,預估南科及液晶電視專區至2009年之總營業額將破兆元,我「慫恿」他,將來退休後回到台灣來,協助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就像一位自美國波音公司退休的游銘泉博士,回國後本府即特聘其擔任縣政顧問,借重其專業輔導縣內中小企業創新升級技術,對南縣有莫大的幫助。昨日原想介紹他們二位優秀的科技人相互認識,可惜一時聯繫不上游博士,只好作罷。

陳哲輝將離開之際,我特別致贈一套《南瀛探索》及介紹南科考古發現成果專書--《先民履跡》,除感謝他讓台灣名揚美國太空總署外,亦希望他能多了解南縣、愛上南縣,甚至有一天也能服務南縣。


2006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天下雜誌專訪—清新縣城


日前,天下雜誌針對縣府所推行中的清潔運動進行專訪,該社記者問我,他們從未見過一個縣市政府的首長,這麼深刻地探討如何潔淨公共空間與廁所使用問題,為什麼要帶頭實施這個全縣清潔方案?這個疑問,得從我小時候談起,我國小時即負責督導清廁所的工作,國中時當副班長也得管廁所,如有同學掃不乾淨我就得幫忙收尾,跟廁所向來有「不解之緣」……。

天下雜誌專訪--清新南瀛


而當我跑府外行程,車子行經縣內大街小巷之際,每每看到垃圾袋堆積成山,空罐、紙屑飛散,不禁感到奇怪的是,大家都有必須要潔淨的共識,但為何真正實行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因而,說到我們所推行的清潔運動,其實是回到小學時代的基本教育要求。這點在直轄市實施起來或許容易,因他們可以直接管轄到全區的清潔隊,但一旦轉移到縣市政府層級即變得困難重重,尤其台南縣幅員遼闊,轄區內31鄉鎮的清潔隊各自為陣,如果無法獲得鄉鎮市長及清潔隊的支持,也是枉然。

過去環保署所推行之清淨家園政策,雖然鼓勵性質的獎金不少,但錢大多花在委辦及顧問費用上,縣長任內幾乎每一年我都去參與頒獎活動,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績效。所以,縣府想到一個創新的作法,即是開放全縣「髒亂點通報」,並在台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公佈,任何人都可以上網檢舉,各點由縣環保局負責統籌,再通知鄉鎮公所清潔隊處理,所有流程都透明公開。由於大家的熱忱配合,7、8個月來,目前已有上萬人次上網通報。剛開始實施時,我的助理在車上都得幫忙登記我所看到的髒亂點,到現在已有明顯的改善,因而環保署幾乎將我們這一套完全COPY過去。

單單是解決髒亂的問題,也是一門學問。再來即是髒亂公廁的問題,我們發現眾人在家中與公共場所使用廁所的態度截然不同,外面的座式馬桶沒人敢坐,使用者常常是「蹲」在上面,造成惡性循環。因而縣府率先自行清掃府內公廁,並將全縣公廁逐一編號,並設置髒亂公廁通報網站系統。整個措施實施之初,也引起一番熱烈的討論,甚至有反彈情緒。最終,在眾人齊心努力下,以系統化管理,透過資訊科技使之更具行動力,持續推動中亦看到一些成果,公廁近乎不再是讓人掩鼻髒污之地。

舉凡髒亂點及公廁通報,即是改變台灣社會風氣的開始,是真正具有社會價值的東西,國家現在已經充斥太多「口水」了,其實是浪費生命的作為。如果媒體朋友能夠多關注這一塊,給予我們一些支持,必能發揮更大的效益,讓台灣變得更漂亮。

在地方政府推動清潔運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突破相關法令的瓶頸,例如我們都鼓勵居民與河川巡守員發揮社區守望的精神共同來監督環境,但是他們所採樣彌封的由工廠排放的廢水,卻不得作為環保署所能承認的證據,這對曾作為一名律師的我實感到不可思議,現在檢察官憑一名證人的話都可以起訴了,卻還在排除社區居民採樣的可信度,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這個「社區守望的精神」到了環保署就提早被閹割了;導致連我們每天喝的水、吃的食物都變得很不安全。所以,我們希望環保署除了引用建立「髒亂點通報系統」的想法,亦能仔細思考相關法令的修訂,徹底解決非法廢污水排放的問題。

未來想要落實清潔運動,家庭教育的優劣與中央政府的取向具有關鍵性作用。我們如能教育下一代好好對待所處的世界,作好潔淨的基本功,自能揚言自己所地之處是個進步的國家,談樂活也不再是「高調」。

2006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子宮內日記


人類與其他物種之DNA排序與技術,向來是生物學界相當重視的課題,人類與黑猩猩之DNA排序相似度高達98.5%,與狗相似度近75%,與果蠅相同度有50%,從序列上物種間之相近性與相異性,僅些微的差異,即造成不同的結果。

 阿智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林宗賢館長(右二)及周文豪副館長(右一)簽訂--共同推動自然科學巡迴展覽協議書

物體間的奧秘,DNA序列中透露莫大的訊息,而人類從母體內卵子與精子的結合,從小小的胚胎,還呈現不規則狀的圓球體,藉由細胞不斷分化,到長成有點像「人」的模樣,直至慢慢形塑完整的頭形、四肢與軀體,到長成獨特個體,是一段漫長的旅程。

昨天,在蕭壟文化園區與國立自然科學教育館合作策展之「鍾愛新生命—子宮內日記」巡迴車中,我在腹部綁上氣袋及孕婦裝,模擬體驗身為一名婦女的懷孕過程,當肚皮逐漸隆起,從軀體的變化多少感受到婦女懷孕的艱辛,但這還不包括婦女朋友害喜,對脊椎的壓迫,及一個新生命在肚子裡蘊釀,所可能造成的種種不適症。所以為人子女者,皆應當珍愛自己得之不易的生命。


阿智「懷孕」初體驗,呼籲各位當丈夫的要多體恤自己的太太


 四年前,在「鍾愛新生命—子宮內日記」展出所在地之蕭壟文化園區,我們重新思索館舍配置的同時,想到以前重要之科教大展,幾乎集中在台北、台中或高雄等地辦理,倘若有興趣的人想觀賞珍貴的科教影片或資訊,即得四處奔波;因而那時即特別研議需要提供一定的空間,以作為小朋友學習科學知識與教育的場所。但是有了展覽空間卻沒有展示內容,也是枉然,正待上下求索無門之際,恰巧國立自然科學教育館林宗賢館長,因欲借用黑面琵鷺標本一事特別客氣地至縣府拜訪,由於他的專長是果樹植物生理研究,對於芒果亦非常專業,所以跟他早因芒果而結緣。

再次碰面,雙方相談甚歡,縣府方面當下決定致贈老、中、青三代的黑面琵鷺予科教館;另有鑑於科教館每一國家級的大型展覽,所秏費的資源與心力甚鉅,倘若展覽結束後即拆除,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與林館長情商,能否將館方結束策展的展品移至南縣巡迴展出,所幸,館長亦大方允諾。達成共識後,本府文化局與農業局即緊鑼密鼓地商議合作模式,昨天於蕭壟與該館正式簽訂「共同推動自然科學巡迴展覽協議書」,我們在佳里鎮地區國小校長、老師及同學的見證下,正式簽署了合作契約。

無論是黑面琵鷺或是科教館資源的分享,都是為了能讓更多人得以就近觀賞,透過專業性高的科學教育大型展覽,開啟社會資源互利流通的先端。因而我要特別感謝科教館林館長的玉成,並促成了第一個巡迴展「鍾愛新生命—子宮內日記」順利展出,實是我們南部鄉親及小朋友之福。

由於展場空間有限,所以阿智正在算第一批進場的20位幸運的小朋友

冀望各位切勿錯過此次難得的展覽,即日起至明年一月底,於蕭壟文化園區入口廣場處之「子宮內日記--巡迴展示車」,以動態及靜態式影片、圖片、觸碰式液晶螢幕及模擬體驗機等,詳盡介紹了人類生命的起源,與嬰孩於母體子宮內之成長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