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Musuhapa西拉雅

[真情陳釀--許這塊土地]
2007-07-05 15:49 瀏覽人次(2040)


Musuhapa西拉雅

Musuhapa西拉雅--消失的西拉雅語言復育運動

2007.7.4 ‧台南縣長蘇煥智

Musuhapa西拉雅語言研習營今天開始,從7/4~7/6日三天,這個活動是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主辦。

Musuhapa是西拉雅語「萌芽」的意思,這是西拉雅文化協會推動「西拉雅語言文字復育運動」的年度活動,也是台南縣成立全國唯一的「台南縣平埔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後,今年度的系列活動之一。


(圖文:參加Musuhapa西拉雅文化語言營活動。黃崇榮攝。)

西拉雅語言的復育運動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學術界迄今雖有部份研究,但皆為片斷、零碎,尚不足稱為「對消失的西拉雅語言之復育運動」,而且學術界一向嚴謹的立場,在考據資料有限的情形,要學術界積極推動顯有困難。


幸好,台南縣大目降(新化鎮)口埤部落、口埤教會萬正雄、萬淑娟父女的努力奔波,大目降山區部落的平埔族意識逐漸提高,並以基督教對音樂、舞蹈等的重視,以其有別於其他平埔族之夜祭、牽曲之方式,而以音樂、舞蹈來從事西拉雅平埔語言文化之發掘,復育及教育傳播,尤其萬淑娟的先生萬益嘉是菲律賓南島語系之部落人士,也同是基督徒,益嘉先生不但精通英語,而且音樂才華洋溢,三人作詞、編曲、編舞,並以西拉雅傳統竹做的樂器來表演,可以說令人感動,三人可謂是立足大目降山區的西拉雅文化、語言、精神的守護者。萬正雄長老擅長竹的樂器,也會以鋸子來演奏。而益嘉,則以其菲律賓部落的部份語言來協助西拉雅語言的復育,可以說是另一方便門。經過這幾年的努力,他們利用新港文書的聖經馬太福音篇,及部份遺老零碎的西拉雅語言的記憶,已復育了幾千字的西拉雅語言。這樣的成果讓人感動、敬佩。




(圖文:喜見新種子參與西拉雅文化語言復育運動。黃崇榮攝)

我跟他們提議,如果他們的復育工作與中研院的語言學家如李壬葵及江樹聲…等合作,可以產生很大的價值,將學術界與西拉雅部落這種自發性的追求自我認同的努力,加以結合,一定會產生很大的力量與成果,將不可能的任務變成可能。

幾個禮拜前,台師大退休的莊萬壽教授(現在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曾跟我提到西拉雅語言復育工作非常重要。我也深刻了解到這點,但目前台灣研究者如何整合、如何協力合作,的確是個大問題。幸好,時代已經走到寬頻網路,Google,維基百科等等的進步非常神速,今天在開幕典禮時,我就將這個觀念告訴大家,如可透過網際網路將「西拉雅語言復育運動」及「台灣研究」整合,一定可以加快「西拉雅語言復育」及「台灣研究」之成果。




(黃崇榮攝)

今天上午翁佳音也來主講「那荷蘭來的紅毛親戚…西方福音對遇部落文化」,在他上課前,我也跟他提到「復製一百位江樹聲」乙文,並聽聽他的意見,他有的同意,也有點擔心。我則提醒他,研究只是基礎,如何進步變成電影、動畫等影像節目,才能影響大眾,作大眾教育,成為國民意識,所以必需用更進步的知識研究管理系統,才能趕上時代快速變遷的腳步。

西拉雅語言復育運動,從台南大目降口埤這個地方已經正式啟動,迄待台灣研究及語言學研究的諸位學者先進能共襄盛?,研究所需的基本資料,除了聖經馬太福音新港文書版本外,還有許多新港文書的契書類,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相關檔案的資料,以及部份西拉雅部落的耆老、長者留下來的零碎西拉雅語言記憶,迄待整合研究;也許學術界會有諸多質疑,但沒有這種族群自我認同的使命與驅策力,實在無法不計代價,勇往直前,也不懼毀譽的奔波與創造。探索台灣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與族群,這是尋找台灣這一段不能抹滅的歷史根源,也是建立台灣主體性、國際性最珍貴的一部份。






(黃崇榮攝)

我跟翁佳音說,荷據時代至少有幾個故事是可以拍成電影的,例如:(一)、Caron與Contantian大橋的愛情故事(二)、郭懷一的事件(三)、?荳溪事件。 Musuhapa西拉雅,我們看到台灣的希望,我們也期待我們縣府文化局應出面協助推動「西拉雅語言復育運動」。

2007.07.04晚上9:00于高鐵車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