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圓山踏查 訪古尋悠】


本周五(4/13)下午和大寬兄與辦公室同仁走訪圓山地區。對於圓山,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樣的回憶,那就是圓山動物園、天文台及兒童樂園。這次在大寬兄的帶領下,進一步的踏查週邊的圓山地藏庵與臨濟護國禪寺。

圓山地藏庵位於圓山山麓,興建於大正七年(1918),因日本政府在大龍峒與牛埔仔地區實施街道改正,而將該區墳墓強制移除,其中非常多無主骨骸暴晒野外,無人奉祀,乃由臨濟護國禪寺住持長谷慈圓及道友會長中川小十郎發起闢建地藏庵將這些無主孤魂全部安放在「圓山地藏庵」。而這些無主孤魂,一般推測可能跟清朝時期台北多次彰泉械鬥而死亡的羅漢腳。

而隔壁的臨濟護國禪寺則是建於明治33年(1900年),並於大正元年(1911年)落成。該寺興建者是日本臨濟宗僧人梅山玄秀,他是應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邀請,將日本佛教引進台灣。護國禪寺的大雄寶殿已被列為古蹟,是完全檜木建照,仿宋朝禪宗式的建築。這也是難得在台灣能看到的完全檜木木構的大雄寶殿。大門古側有一座封閉的小門(別稱天狗門)外觀是日本江戶時期的設計。天狗門外樹立一石碑約略可見是日本岐阜縣旅台鄉親奉獻。

圓山另一個重點就是圓山貝塚遺址,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發現的考古遺址。也是考古學界難得的命名遺址,時間約3000-2500年前。這是1897年由伊能嘉矩丶宫村榮一發現,在考古遺址的地位非常崇高。並經內政部於1988年將之列為第一級國定古蹟。這麼重要的國定考古遺址,其實是台北市學生鄉土文化敎學非常珍貴的場域及珍寶,同時也是國際觀光客認識台北文化底蘊的寶貴資產。結果除了一塊簡要的解説牌外,遺址地點無法進去;本來有一座圓山遺址展示室,目前也隨著兒童育樂中心封閉而不能進去,這不免讓人感到遺憾!首都市政府對待國寶級遺址的態度,實在是令人遺憾。

圓山遺址的旁邊就是以前的圓山動物園,另有附設兒童樂園,面積約為9.8公頃。後來圓山動物園遷移到木柵之後,原地點變成兒童樂園,但後來兒童樂園在2014年底結束營運後,據說就沒有進一步的再開發利用。本來我有意看一下目前兒童樂園的狀況,結果不得其門而入,只能沿著河岸步道看看,從外面望進去,園內荒煙漫草,旋轉木馬、摩天輪、碰碰車等都淹沒在荒煙漫草中。據說郝市府時代打算將兒童育樂中心規劃為城市博物館,但柯市府改為自然景觀公園。但閒置了三年多,淪為荒煙漫草似乎也太沒有效率了。

圓山公園及週邊看來有必要重新來定位,也許應該廣徵各界的意見,共同來集思廣益!

【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及台北創新中心】


前天(4/13)踏查完荒廢的圓山公園,傍晚轉到花博公園圓山園區廢棄的足球場看台下方空間再利用的CIT「台北創新中心」。由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全名為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 )執行長魏琬容接待,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是國際敎科文組織(UNISCO)的外圍,也是唯一總部移設台灣的國際組織,自2006年從阿姆斯特丹遷來台北。

她提到歌仔戲、京劇、布袋戲、舞台劇、音樂劇等都是劇場的範疇,台灣歷史脈絡絕對可以發展成為好劇本,再配合具備國際經驗的專業人士。可惜的是,台北欠缺符合實際需求的場地,包含場租門檻較高、地板的舒適度、大片鏡面等。如果補足這資源,台北展演產業會更有競爭力。我今天提到在台南縣長任內,在樹谷科技園區設立500人座的表演廳,對當時而言也是不容易達成的事情。

本週四陪同我到永康街踏查的吳欣霏,她用瀕臨失傳的古詩吟唱方法,讓大家感受到河洛話的優雅歌聲與語調。我大膽的建議,台灣可以發揚此藝術技能,傳唱給中國友人,他們一定會感到不可思議,絕對會到台灣買票欣賞這個保留中原古音的表演。

我提到台灣史詩音樂劇《重返熱蘭遮》是相當成功的劇碼,魏琬容執行長也相當認同。林儒麟是該劇的監製與詞曲創作者,我會找時間介紹林儒麟、吳欣霏認識OISTAT國際劇場組織,一定能夠激盪出極富創意的火花。我個人蠻期待上映以馬偕博士時期的歷史故事。

魏琬容執行長帶我們進入CIT台北創新中心,說明這是由plan b(第二計劃有限公司)委託經營管理,設立於此的新創公司有文化、科技、設計、非營利組織等類別,也有Coworking Space。這裡空間規劃應用有巧思有創意,彷彿讓我回到過去參訪德國的創意基地。魏琬容執行長特別強調,希望政府在看待文化藝術,不要只追求短期效益,而是重視後續的影響力。

台北作為許多人實踐夢想的落腳城市,作為台北市長參選人,我認為應該提供更完善資源與更廣大、多元的場域,讓年輕人、新創事業體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讓年輕人更有自信,台北市一定會更有魅力。

【永康商圈精巧、驚喜不斷的巷弄文化】


煥智的台北踏查之旅,今天在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程文宗老師、南管藝術家吳欣霏還有永康街在地文史工作和設計師張文的帶領下,獲得許多寶貴驚奇的收穫。

一路之隔,先到中正區金山南路旁日治時期台北監獄(日本刑務所)的高牆遺址。石牆原來是台北城建城所用石材,安山石還有唭哩岸石構成。程老師說,本是台北城牆的石牆在保護城內居住的人,諷刺的是台北城拆了之後,日治與戰後變成在關人的石牆。可惜牆上說明太簡陋又少了地圖,對於抗日被關人士缺乏著墨,更選擇性的遺忘,戰後這曾經是228以及白色恐怖許多受難人的痛苦記憶所在。這段高牆及公園承載著從日治到戰後國民黨統治階段,台灣人的苦難經歷,應該可以多些歷史對話的功能。

一行人跨過金山南路,就從中正區進入大安區。永康公園算是社區型小公園的先驅,經過幾次的修改,把老蔣銅像從中心曬太陽的位置移到側邊林蔭下,稍微可免日曬之苦。我還覺得公園圍牆雖然已經放低許多,但是花圃的設計應該還可以讓人更親近,多設點座位點,讓人可更閒散駐足。

芒果冰、鼎泰豐、高記這些永康名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在程老師帶領下,走進公園邊的小巷弄,一家大門半掩的「冶堂」壺茶空間,何健老師1985年就開始經營壺茶專業,而且更專門介紹台灣茶。更是早期從茶的沙龍講座,到環保、文化更到後來政治的反叛。我們也在冶堂聆聽了吳欣霏老師吟唱「尋隱者不遇」的詩,盪氣迴腸令人感動台語古音吟唱唐詩之美。

永康街頗有日本京都巷弄文化的驚奇發現,串門子茶館沈僥宜先生就用他空間設計專業,把店入口設計的非常綠意別有洞天。過了金華街後的永康街,從日治的福住町走進昭和町。映入眼簾有在台北市的波士頓老理髮廳,幾乎是後段的地標。E-2000茶館的廖先生也把小小的入門前庭,精心佈置的像一個小竹林。錦安市場現在不賣菜了,全都是民藝古董品的小店鋪,只要你有時間可以慢慢尋寶。

永康商圈在東門捷運開通後,更多人潮、錢潮湧入。作為市長參選人,踏查幾處風景區、商圈,總有一個想法,如果這些地方可以讓社區成立社區組織、合作社、甚或社會企業的概念,除了單純商機、商業利益之外,結合各地的歷史文化及產業特色,一定更能提升其文化內涵及永續經營的商機。

【大政府?或小政府?——從蘭花生技園區中央接管談起。】


台南市政府4月9日宣布,台灣蘭花生技園區最晩二年內由中央政府接管。作為台灣蘭花生技園區創辦人的我而言,也許一個由地方政府推動的蘭花生技園區可以成為國家級的園區,是一項光榮的成果。但如果從政府管理的角度來看,一個走向「中央大政府」的國家,其實是走向集權集錢沒效率,而走向衰敗之道。

試想我在當縣長時,都能夠提出蘭花生技園區及國際蘭展的大計劃,並進行開發完成,每年舉辦國際蘭花展,園區也有地方政府管理,並打算委託進駐的蘭花業者自主管理。這樣的發展模式,完全以民間蘭花業者自主管理為思考方向。後來因為自治會一直沒有組成,所以乃委託民間管理。

當時台南縣政府最大的困難就是中央政府把營業稅丶所得稅丶貨物稅全部由中央收走,導致地方財源不足,所以每年基本財政短絀高達約15億左右。包括進駐蘭花業者所繳的營業稅丶所得稅、貨物稅都由中央收走。其實如果中央政府如果廢除「統收統支」的「統籌分配稅款」制度,而改為「分稅制」,那麼地方政府就有經費來投資開發「蘭花生技園區」,甚至於連向中央爭取經費都不需要。

其實我任內開闢了三個科技園區(樹谷園區丶柳營科技園區丶永康科技園區)全部都是縣府自行開發。所以我的經驗告訴我,目前中央政府科技部開發管理的科學園區及經濟部工業局開發管理的工業區及科技園區,其實是可以完全下放給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的關鍵其實祇在於「稅收全被中央拿走了,地方帶開源的權利也沒有」。沒錢不能辦事。

至於園區需要用水專管一億多元,必須由中央補助建設,成為園區交給中央政府的關鍵。因為自來水公司專賣制度,導致官僚化,其實專管投資是可以從水費中得到盈收利益,如果自來水公司是一家地方政府可以參與管理的公司,或是一家民間公司,那麼為了服務地方民眾或公司利益,早就主動爭取投資建設了。所以連供水沒有效率,關鍵還是在自來水公司是中央集權。

園區交給農科管理局是否更有效率?其實這是一個可以完全由民間自治管理的園區,如果他們繳的稅金可以優先回饋到園區的建設及管理,中央政所以祇要落實分稅制,有產業有税收,各個地方政府自然會自己解決問題。由中央接管,事實上是由中央的科員科長在管,不但距離地方遙遠,沒有效率,將來可能造成缺乏地方政府的參與,反而可能造成二頭落空的危機。

由蘭花生技園區交由中央接管,看到台灣走向「中央大政府」沒效率衰敗的危機,也更看到「分稅制」及「權力下放」的重要性。要振興台灣經濟,活化在地,衹有儘速實施「分稅制」。


參考資料:
台蘭生技園區 兩年內中央接管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191129
台灣國際蘭展外銷訂單創新高 將南向開發越南市場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409002702-260405
蘇煥智主張 2020世界蘭展回台北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023514

【如何面對高齡化社會? ——儘速推動長照保險及社區化照顧制度。】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每7人有1老人突破14%。

截至三月底,65歲以上人口佔14.05%,台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但目前臺灣的長照2.0仍然是離離落落,成效不佳。韓國已經實施長照保險十年了,但小英政府仍然拒絕實施長照保險制度,導致許多家庭付不起長照的費用;而且未能善用「社區化的公共照顧」制度,及基層自治體鄉鎮市區公所的職能,導致長照2.0與地方未能密切結合,而效果不彰,非常遺憾!

我從1992年參選立法委員時開始推動老人年金,成為台灣年金運動的推手,到2001年當選縣長後開始推動「村里關懷中心」,也就是後來內政部改稱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就是台灣版最原型的「社區化照顧制度」。

當時我們縣府因為經費不足,所以無法聘任專職人員,所以在落實「社區化照顧」有其困難。但我們深知如果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能夠增聘一位專案的社工師來做行政管理及企劃,就可以作為最基層「社區化照顧」的據點,並且可以充分發揮健康的老人關懷弱勢及失能的老人,發揮鄰里互助的志工精神。

可惜這一次小英政府林萬億政委在作長照2.0的規劃時,完全跳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卻另創「長照甘仔店」,可以說是非常可惜。台北市比全國更老,超過65歲的人口已經有16%以上,目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量似乎也不是很多,對於如何善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似乎也著重在共餐這個部分,其實應該是可以做更多的。

做為台北市長參選人,如何在台北市實踐「社區化照顧」制度,應該是一個長期以來我最想實現的夢想,打造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新大同社會」的理想。

參考資料: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每7人有1老人突破14%
http://www.storm.mg/article/422678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專家提出五大衝擊
https://udn.com/news/story/11102/3079139
結婚數漸少、離婚率高 高齡台灣結構問題大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2559
日本、韓國長期照護保險內容與相關法令之研究
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

【執政績效才是真實的基本面】


小英總統正式任命陳菊為總統府祕書長,小英顯得非常高興,似乎找到一塊可以依靠的浮木,可以大大的輕鬆一下。

的確陳菊對於小英的重要性,可以從內閣中陳菊所推薦的人選幾乎是佔內閣中最大的比例,就可以充分反應這種現象。

陳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到底對小英有何功能及價值呢?除了眼前新北市長提名蘇貞昌或游鍚堃的協調外,對於2018選戰,在黨秘書長可以協調者外,如果需要總統出面協調者,將來陳菊可以代表出面協調,的確大大降低小英總統負擔。另外對於小英與新系及賴揆的關係,一旦陳菊跟小英的命運綁在一起,的確對新系及賴揆而言,陳菊也發揮總統府鎮殿的效能。英菊聯手有穏住新丶賴的功能。

不過就民進黨的派系生態而言,英菊賴共治格局,可能已導致派系生態失衡的問題,內部矛盾恐難予平衡。

不過2018的選舉是人民對小英總統執政二年半的總體檢,執政好不好,人民是否滿意?卻是一個血淋淋的客觀事實。如今王牌盡出,但能否扭轉執政不佳的情勢,改善人民的生活,恐怕才是真實的基本面!

圖片來源:新頭殼

參考資料:
終於把陳菊拉到身邊當總統府秘書長...小英喜悅全寫在臉上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9380…
陳菊,一位政治聲望高於總統的秘書長,能救得了小英?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9235
陳菊任府秘:現階段選舉不是重要工作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081803

【敎育部應該採取同一標準】

教育部在處理管中閔跟對待葉俊榮部長的方式,應該採取相同的標準,不宜採取差別待遇,否則將難以服眾。

至於教育部98年12月2日台陸字第0980203497號函規定:所謂的「硏究敎學人員」交流,僅限於於一般交流常態之「短期客座講學」,而勿涉及「聘任我方人員擔任敎職或研究職務事宜」。此一規定與敎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4條規定:「專任敎育人員,除法令另有規定外,不得在外兼課或兼職。」是否相互衝突?

無論管中閔或葉部長,對此敎育部均有詳查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