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1日 星期五

校園綠美化


[2006心情故事] 2006-08-11 00:00 瀏覽人次(628)



校園圍牆或綠籬邊種植大棵喬木,樹下擺置幾張座椅,讓社區裡的民眾能夠坐在樹下歇息、納涼,順便守衛校園安全,牆邊留一段作生態穿透性空間,形塑校園的親和與友善,是師生及社區居民共生共榮之地……。


台灣擁有綠茵及休憩功能的公共場域,除了大片的公園、風景區之外,其實國、中小校園也是非常值得綠化經營的地方。我堅信環境清潔及校園綠美化計畫如能順利推進,整個社會的觀念就會獲得改變。





前些日子,縣府推動的公廁清潔運動只是文化改變的開始,台灣大部份的公廁幾缺乏無障礙空間,所謂的無障礙,大都是狹窄、功能性不佳的設施。這跟我們到國外公共場域、機場、飯店所見到的實大異其趣,以上這些地方早已摒棄蹲式馬桶改採用座式,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60歲以上的老人使用蹲式馬桶有其困難性,常常蹲下去後就很難自持重新站起來,造成暈眩、昏倒的危險性。但為什麼國人不太能接受公廁採用座式馬桶,大都是因為公廁不乾淨也不被信賴,所以產生相當排斥的情緒,甚至排斥公部門興建座式馬桶,這幾乎是國人對蹲式馬桶情有獨鍾及根深蒂固的使用觀念。





但認真思考起來,為什麼國際間的公廁採行座式馬桶,能維持潔淨地如廁環境,台灣為什麼不能?非得要採行蹲式才安心。其實歸結而言,還是因為台灣公廁普遍給人噁心不潔的印象,在公廁進行排泄的過程其實都相當不快,長久下來,甚至有許多人不上家裡外面的廁所,如有需要寧可儘其所能憋到家裡再大肆解放,幾次下來對於泌尿系統都不是好現象。





所以,我們首要改革的即是公廁的使用文化及清潔,進而宣導綠美化的概念。

校園可以不只是師生上課的場所,對外完全阻隔的空間環境,象徵並不歡迎校外人士參與,這包括校園旁的住家、學生的家長及閒來無事想找地方散步的阿公阿嬤……。





有綠美化成果的校園,才能夠吸引社區內的居民一同來分享,也一同來負擔,對於校園維護共盡一份心力,這也是縣府即將推動「台南縣國中小綠美化競賽」的最重要的緣由。





現在教育局正在研擬相關競賽辦法及考核制度,為鼓勵校方踴躍參與,表現優異者我們也會頒發微薄的獎金,但獎勵性質其實遠大於獎金的意義,從公廁文化的興革、社區綠美化至校園綠美化,將間接影響人們對於台灣社會的觀感。

我們所推行的不只是環境上的「清潔、秩序、綠美化」運動,同時也是心靈的運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