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看見台灣、發現台南


[2007生活札記] 2007-10-23 17:36 瀏覽人次(798)



今天我特地到台北參加一個很有意義的座談會—看見台灣史前文明論壇。這個論壇會邀請了2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臧振華教授、劉益昌教授及3位歷史學家—台灣歷史博物館吳密察館長、中央研究院翁佳音教授、總統文化獎得主江樹生教授,藉由考古學家及歷史學家的專業及研究成果,帶領大家一窺台灣歷史文明的起源及發展。



左起:劉益昌教授、臧振華教授;右起翁佳音教授、吳密察館長、項國寧社長、江樹生教授



  我們通常把有文字紀錄的時代稱為「歷史時代」,而把文字紀錄以前的時代稱為「史前時代」,台灣的文字歷史時代的開始,是在17世紀初,荷蘭人教導台南附近的西拉雅族使用羅馬拼音法記載自己的語言,即所謂「新港文書」,這是目前台灣的研究中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開始,而在這之前的台灣歷史,就必須藉助考古學家的挖掘、研究,才能獲得大致情形的瞭解。臧教授就說,根據我們南科考古遺址所挖掘出來的、台灣最早的稻米可以知道,早在5,000年前,台灣人就已經有了育種的技術;而南科考古遺址所挖出的2,000多具人類骨骸,更有助於研究當時的台灣住民是何種人種,他們是從哪裡來的。



        正是因為有這些考古學家的努力,目前我們在南科總共57處考古遺址,數千件已經出土的文物,才得以獲得研究及保存,也因為台南縣有全台灣最古老、最豐富的史前文物,因此我就任縣長之後就很積極向中央爭取設置「南科史前文化博物館」,終於在歷經近6年的努力,獲得中央的支持,將於2008年動工興建。



我向大家說明目前南科57處考古遺址分佈情形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身為一個台灣人,應該要瞭解成長的這塊土地,這是一件很明確的事情,我也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回到故鄉擔任縣長,這個「找回失落的歷史」的使命感,更是促使我不斷去尋訪專家學者、不斷去向中央爭取設立一個專門單位來保存、研究這些珍貴的考古資料,最後終於爭取到「南科史前文化博物館」,但這僅僅是我們所達到的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未來我們更希望能與鄰近的「台灣歷史博物館」連結,成為一條歷史的長河,讓民眾能看到更完整的台灣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