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長照2.0,跳過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目前全國約有二丶三千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這些本來就是台灣推動長照2.0最好的既有資源。但小英政府在林萬億政委的規劃下,竟然完全將既有的二丶三千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完全脫勾。劉毓秀敎授的評論,正好是驗證了我過去的論點。

事實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起源就是在台南縣,而且是台南縣政府促請中央,將當時台南縣執行的地方政策提升為全國性的政策。

2001年12月我接任台南縣長後,對於鄉村地區高齡化嚴重,也深深體會失能老人不想被送到養護中心的心情。所以就思考台灣「自然村」里鄰親朋密切關係,正是最佳的「社區共同體」,也是建立社區化照顧中心最好的環境。所以決定推動每一個村里成立「村里關懷中心」,讓「健康的老人關懷照顧弱勢、失能的老人」。所以從2002年5月就開始推動「新大同社會營造計劃」,在每一個村里成立「村里關懷中心」。

成立時開辦費新台幣15萬元,每個月事務費1萬元,一年12萬元。一直到2005年初已成立150幾個村里關懷中心,縣府負擔也不小。為了減輕負擔,2005年年初我特別邀請剛上任不久的行政院長謝長廷到台南縣來參觀村里關懷中心,希望中央能配合經費推動此一政策。

謝院長很聰明也看到其重要性,乃將此政策納為「社區六星計劃」,但改名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其實改名並不好,改名反而使意涵狹窄了。)

2008年阿扁卸任後,林萬億卸下政務委員回到台大敎書。我為了將台南縣二百多個村里關懷中心六年實踐的經驗,結合學術研究,希望成為「照顧社區化」的基本藍本。所以乃委託林萬億及呂寶靜等社福界敎授來研究台南村里關懷中心實施六年多的經驗及成果。

可惜林萬億呂寶靜都是留美的經驗,缺乏北歐國家「由下而上」及「社區共同體」的精神,導致所規劃的長照2.0不但完全沒有結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也完全跳過「鄉鎮市區」公所。雖然空有「照顧公共化」的口號,卻淪為祇有「非營利性」的堅持,但卻完全沒有「社區參與丶社區共同體」的精神,導致長照2.0沒有接地氣,效果不彰。

台北市的少子化及高齡化問題,社區化公共托育/照顧,當然也是必須加速全面推動的政策。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如何普及,並強化組織,升級服務,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也是我參選台北市長的重要使命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