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何謂公共托育/照顧?】


昨晚參加慕哲咖啡的哲五座談會,由劉毓秀教授主講「北歐的社會民主」,孫友聯主持。主題在討論如何因應少子化、高齡化丶貧窮及國家社會競爭力等問題。這也是我長期關注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這一次離開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想要解決的課題。劉敎授是銓敘部周弘憲部長的夫人,也是台大大新社的學長,大學高我二屆。她一直是北歐「公共托育/照顧」的推動者,用心值得肯定。

但如何將北歐的制度稼接在台灣的政治社會體制上,卻是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課題,昨晚她在這個點的論述比較少。我認為這才是關鍵處。昨晚我雖然有發言,但因時間短未能說明清楚,所以作一些補充説明。

首先要界定清楚:

1、「什麼是公共托育/照顧?」
昨天在這一點的界定也沒有討論清楚。其實公共托育是相對於「公辦」?或「私辦」?「公辦」政府負擔太大、而且容易官僚化缺乏效率丶而且也不利於在地居民參與。至於「私辦」則容易利益導向,增加人民負擔,也易於財團化。但目前有一種傾向,認為「非營利性」就是「公共化」,其實可能也是一種誤解。

2、「非營利性」就是公共化嗎?
其實所謂「公共化」應該不是祇有「非營利」這個概念,非營利性團體或法人,某一個角度來看也是私辦,長庚醫院就是活生生的案例。所以「公共化」應該更清楚界定為「社區公共化」,一種強調「社區居民共同體」的社會連帶的觀念,社區共同參與的制度,由社區的人共同參與社區的嬰幼兒的托育及老人的照顧觀念。

台灣目前的公共化祇強調「非營利性」,而沒有把握「社區共同體」的概念,可能已經造成社福團體「大型財團法人化」「大型社團法人化」的另一個「非營利法人團體」「球員兼裁判」的「壟斷性」的危機。

3、社區公共化在台灣的困境?
推動「社區公共化的托育/照顧」制度的確是解決當前臺灣少子化、高齡化的關鍵對策,但在台灣遇到什麼困難?關鍵在於台灣最基層的村里長公職選舉與社區發展協會二元體制,常常照成二元分裂互相拉扯,這個問題應該要得到處理。

地域性民間團體是一個社區共同體,現在卻分裂成里長系統及社區協會系統,而不利於社區共同體的形成,如何整合為一,應然是一件重要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